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俞孔坚:中国城市的水环境危机四起

来源:建筑时报  2005/11/25 14:20:38


    建立“反规划”的景观安全格局,是解决我国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这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在“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上提出的观点。
    
    由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于8月16日~17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为“地理学与中国发展”。同期举办包括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貌、气候、环境地理、生物地理、土壤地理、可持续发展、遥感与GIS、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等22个学术交流专题。
    
    作为国内著名的景观设计教育和实践者,俞孔坚教授在会上做了《’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设计》的学术报告。在当前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城市水环境危机四起的情况下,他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的人地关系紧张,不是用地的量的问题,而是空间结构的关系问题。”为此,俞孔坚教授提出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土地以完整的含义,还水以完整的含义。土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水是土地系统中最具生命的有机组成,她的功能是多重的和复杂的。可以通过一种叫“反规划”的景观安全格局的途径,来建立城市空间结构上的生态基础设施。
    
    由俞孔坚创立的“反规划”理论,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即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首先从规划和设计非建设用地入手,而非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反规划”理论是相对于传统城市规划理论而言的,如果把“城市与环境”比作“图与底”的关系的话,传统规划理论是将城市当作“图”,环境当作“底”来设计的;而“反规划”理论则是“图———底”易位,将环境作为“图”先行设计。
    
    “反规划”的景观安全格局必须先于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和设计而进行编制,从而更好的维护土地的安全和健康的空间格局。这种景观安全格局是由洪水安全格局、生物安全格局、乡土文化体验安全格局、生态休闲安全格局组成城市的空间结构。
    
    俞孔坚还进一步阐述:“一个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的建立,需在三个尺度上来完成,即宏观尺度上的EI(经营环境识别系统)的总体格局,中观尺度上的EI控制性规划,微观尺度上的EI的修建性设计,这三个尺度上进行EI的规划和设计分别与城市建设规划(“正规划”)的总体规划阶段(和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规划阶段、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相对应,并分别成为各个建设规划阶段的主要依据,强调反规划和生态基础设施优先的思想。”

编辑: 木瓜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