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科技支撑“云花”靓 蓄势发力正当时(图)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陈云芬  2007/4/26 8:59:23

    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15个国家星火产业带之一的云南花卉星火产业带建设启动实施,将为我省花卉产业步入新的阶段提供更有效的科技支撑

科技兴花

“云花”灿烂

    1997年以来,云南花卉产业始终保持着平均20%以上的规模增量,是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花卉生产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全省鲜切花产量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花卉产业已发展成为云南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优势产业。

    “云花”发展迅速,和我省花卉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密不可分。在科技支撑下,“云花”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并在自主知识产权花卉品种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进一步以科技创新促“云花”提质增效,走向广阔天地,云南花卉星火产业带的启动实施正当其时,它为我省花卉产业升级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云花”必将迎来更为灿烂的明天!

    科技支撑“云花”靓

    “2006年,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30万亩,花卉产业年总产值近72亿元,鲜切花产量39.9亿枝,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云花’远销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3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6555多万美元,同比增31.1%,在国内70多个大中城市及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全省8.7万余户花农花卉种植年收入15亿元,同比增25%……”

    这一连串鼓舞人心的数字表明:经过多年发展,“云花”已成为云南走向世界的一张响亮名片,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

    “云花”崛起,科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围绕花卉产业发展重点,我省在品种研发、技术推广等方面持续不断地加强科技创新,使全省花卉新品种研发,种植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自主研发新品种达到21个,正在申请受理和公示的新品种还有26个;优质鲜切花的数量规模增长迅速,全省初步形成花卉生产、加工、包装、交易、运输、销售、科研和配套设施为一体的较为扎实的产业体系。

    产业带建设正当其时

    “云花”虽有长足发展,但还存在花卉新品种研发能力较弱,种源过度依赖进口,花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诸多不足,这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促进云南花卉产业升级发展和出口创汇潜能的充分释放。

    而目前,“云花”正迎来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世界花卉产业发展空间扩大;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发展、富民、出口为我省“十一五”花卉产业发展的三大目标,积极加以引导扶持;优越的资源条件;国际上花卉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云花”有可能拓展更大市场;我省成功实施国家星火科技专项计划的良好开端为建设花卉星火产业带打下了良好基础。

    处在发展关键时期的“云花”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进一步优化提升,再续辉煌。应运而生的云南花卉星火产业带建设正是“云花”升级发展必不可少的助推器。

    从某种意义上说,建设花卉星火产业带,增加“云花”科技含量,增加优质鲜切花产量,提高产业竞争力,是云南花卉产业升级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相关资源富集的云南建设花卉星火产业带,走科技自主创新之路,能促进农民增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很多地区的农民都把发展花卉生产作为种植结构调整首选,此时实施花卉星火产业带建设与示范不但可促进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将促进云南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花卉产品作为我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口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要扩大花卉出口,就必须下大力气强化产业的科技支撑,花卉星火产业带的建设将为扩大出口创造条件;而通过花卉星火产业带建设,掌握一批精准园艺的关键技术,做到花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有利于花卉产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自主创新促“云花”提质增效

    纵观云南花卉星火产业带实施方案,科技创新贯穿其中。其建设围绕“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方针,依托云南花卉资源优势,优化配置现有科技资源,推进“云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显著增强花卉星火产业带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对花卉产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为此,产业带建设确定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实施6大骨干工程和14项重点项目。一是花卉品种自主创新工程,将实施花卉种质资源库、新品种选育、品种创新技术保障平台建设3个项目;二是花卉良种快繁与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将实施花卉良种快繁与示范、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两个项目;三是球根类花卉种球繁育与产业化示范工程,包括滇东北冷凉地区球根类花卉种球繁育与产业化、滇西北冷凉地区球根类花卉种球繁育与产业化、彩色马蹄莲等球根类花卉优质种球繁育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四是鲜切花产业化示范工程,将实施温带鲜切花产业化示范及热带鲜切花、特色花卉、盆花产业化示范工程两个项目;五是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主要是建设花卉科技服务专家大院、进行社会化技术推广网络建设及花卉质量标准与检测体系建设;六是花卉星火产业带信息网络建设与服务工程。

    产业带建设在布局上立足于现已初具规模、自然条件适宜、有发展积极性的生产区域,同时选择一部分花卉开发潜力大、基础设施条件好、发展势头强的地区,分4个区域来实施。一是滇中温带鲜切花星火技术聚集区,布局于昆明、玉溪、曲靖、楚雄,以鲜切花为开发重点;二是球根类种球繁育星火技术聚集区,分布在昭通、曲靖、迪庆、昆明、玉溪,以百合、彩色马蹄莲等球根类花卉为重点;三是地方特色花卉星火技术聚集区,以国兰、杜鹃、茶花等地方特色花卉的收集整理驯化、开发利用为重点,布局于大理、巍山、永平、洱源、腾冲、隆阳、维西等县区;四是热带花卉及配叶植物星火产业聚集区,主要布局于元江、新平、峨山等滇中特殊气候小区,以热带鲜切花、兰花、切叶(枝)植物的发展为重点。

    为确保花卉星火产业带区域布局与结构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我省将不断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实行布局区域的动态管理。

    星火计划绘“云花”美好未来

    满载云南希望的花卉星火产业带建设计划总投资1.758亿元,由省科技厅和省花卉产业联合会具体组织实施。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到2010年建成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花卉星火产业带,花卉星火技术聚集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2006年12月,在得到科技部批复后,省科技厅下达了产业带建设重大科技项目之一,投入省科技三项费800万元的“云南主栽鲜切花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产业带建设正式启动。

    产业带的建设,为我们描绘出了“云花”美好未来:项目完成后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同步发展,使“云花”更靓丽。

    经济效益—将推动全省花卉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产业带将育成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60个以上,产业品种占有率达40%以上;形成集成、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关键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科技示范与技术推广面积达9万亩,实现花卉年总产值35亿元,出口额1亿美元。

    社会效益—形成完备的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实现花卉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内涵扩大型的转变。为社会提供40万个就业机会,带动20亿元产值的相关产业;使花卉生产区农民增收20亿元,2万农户脱贫,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生态效益—促进云南花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节约农业资源,美化环境和生态,使花卉产业和自然和谐发展。

编辑: 红豆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