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百合种球进入销售高峰
来源:云南花卉信息中心 作者:陆继亮 2007/5/16 10:08:23
进入5月份,我国鲜切花生产最大的省份——云南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百合种球销售高峰。预计通过各种途径进口的百合种球约为6300万粒,国产球约2130万粒,较去年分别增长16.7%和52.1%。
百合是云南的四大切花之一。由于国产百合种球的生产仍存在规模化程度不高、关键技术欠缺、种球带病毒率高等问题,因此,百合种球的进口量占到了云南百合种球总进口量的90%以上。2006年,云南百合切花综合均价(东方百合、铁炮和亚洲百合)为4.38元/枝,较2005年上涨27%,是自2004年以来百合行情最好的一年,绝大部分种植者赚到了钱,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百合种植面积的扩张。按照每亩需种球1.1万粒计算,今年云南百合种球的需求量至少为1.8亿粒。由于云南百合生产者主要由花农和联合体组成,所以大约60%的百合切花采收后,其二、三代种球将留作下一轮生产切花用。如此一来,云南就仅有30%左右的百合需更换进口球,即5400万粒,而10%的百合则需要使用国产球,即1800万粒。
眼下,周径在16厘米~18厘米的“西伯利亚”、“索尔邦”等大宗品种的种球售价约在3.4元/粒~3.5元/粒左右,较去年下降24.4%,同规格国产种球均价为2.4元/粒。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百合种球需求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即小规格(周径12厘米~14厘米)和大规格(周径16厘米~20厘米)的种球受欢迎,所占比例分别为50%和30%,且行情有小幅上扬之势。去年10月份之后预订的小规格种球,售价为1.2元/粒,目前涨到了1.6元/粒,大规格种球的均价也从年初的4.0元/粒涨到了4.2元/粒~4.5元/粒。大小规格种球需求旺盛,主要是受2004年和2005年百合“滥市”的影响,花农这样的选择主要是回避市场风险。也就是说,生产者若购买了小球,第二和第三年还可以继续生产切花,这样即使每枝切花价格降到了最低,至少还能保持1元/枝~2元/枝的纯利润,花农因而不会因百合切花行情的波动而亏损。另外,依据好花有好价的市场规律,若选择大种球,提高切花品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市场风险。
此外,市场表现好、售价高的百合品种,其种球价格也较高,周径为16厘米~20厘米的“黄天霸”、售价为6.5元/粒~7.5元/粒,周径为16厘米~18厘米和18厘米~20厘米的“诺宾纳”售价分别为5.6元/粒和7元/粒。这些品种种球价格高涨的原因,一是去年至今年初其切花一直都是花市上的抢手货,零售均价超10元/枝~15元/枝,高出普通百合40%~60%;二是今年这些种球进口量小,供不应求。据了解,今年销售这些品种的企业仅2家~3家,其总进口量不足60万粒。
编辑: 红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