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海沧景堂兰花培育场董事长刘景荣小记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作者:傅益平  2005/12/6 15:37:19


    “哈哈哈……原来他是景荣兄的儿子,你父子俩都是我的好朋友,真是爱兰交友代代传啰”前天,厦门市海沧区景堂兰花培育场笑声朗朗,一位来自辽宁丹东的东北汉子笑着对培育场刘老板说。今年55岁的台商刘景荣前年就把场里事务交给大儿子打理,想不到,这次大儿子参加漳州第七届花博会收获不少,还带回自己打交道多年的东北老朋友。

    兰德蕙风扎根祖地

    前些年,刘老板还被太太嗔怪为“兰花痴”、“蕙兰迷”。刘先生整天泡在兰圃,甚至夜深人静时,也常常“溜”进圃内,蹲在花前独自赏兰。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先生的兰圃发展成为厦门市名声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兰花生产基地,由他们选送的兰花也多次撷取了全国兰花博览会金银奖和科技进步奖。

    祖籍福建漳浦,生于台湾彰化的刘先生,爱兰之心始于孩提。父亲务农为业,闲暇时总是爱唤小景荣一道在前庭后院种兰浇兰,久而久之,兰德蕙风,国兰情结渐入心灵。1985年秋,在台湾当局尚未开放两岸眷属探亲之禁时,他悄悄来到祖国大陆,虽说是观光旅游,但实际上是心恋国兰,为“寻根问祖”忙碌着。他走遍了福建山区的山山水水,还远到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寻求兰草。1989年11月,刘先生偕同妻儿回到祖国大陆,很快相中厦门市海沧区一片靠近国道的17亩地,兴建景堂兰花培育场。他也由原先一般的养兰爱好者成为种兰的专业大户。

    广交兰友以兰会商

    作为唯一的台湾省籍中国兰花协会和福建省农学会理事,刘先生注重的是讲兰德、重兰品。让他最忧虑的是国兰资源有限,而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常人为地炒作“兰花热”。所以在兰界有“一钱金一担谷一葛(株)兰”的谚语。刘先生决计尽绵薄之力,保护有限的国兰资源,每届中国兰花展和各地举办的花卉博览会是他广交兰友,切磋兰艺的大好时机。1997年第七届全国兰花博览会在广西北海举行,当评奖结果尘埃一落定,刘先生就直奔获金奖的“小晶春兰”主人。原本这位贵州获奖者只有这一盆展品,打算来年再繁殖,舍不得出手。但经不住刘先生的“软磨硬缠”,最后贵州的兰友终于让步,不过只分一半6株,以2.5万元成交。如今刘先生按照贵州兰友的“养兰秘诀”,把这6株培植分蘖生长为200多株的奇异兰花。还有件事让刘先生至今啧啧称道:前些年在福建平和访友寻兰时,他经兰友“牵线搭桥”,寻找到一名叫“墨兰玉如意”的好品种。当年这一丛26株售价才900元,经过几年提纯复壮,已繁育出近2000株,销售7万元,现在圃里还存有800多株可继续分蘖生长。刘先生兴奋地说,正因为是爱兰交友,既保护了濒危的兰种,又满足了兰友和百姓的需要。

编辑: 木瓜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