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40余载风雨路 40万亩荒山绿——记“全国绿化劳动模范”邹龙昌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作者:严若虚  2007/8/23 9:00:50

    一位普通的山里汉子,为了挚爱的绿化事业,40余年间,造林40万亩,培育树苗5000万株,为莽莽山峦披上绿装。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余干县杨埠乡牌坊林场场长邹龙昌。

一双解放鞋,一件粗布衣,一把铁锄头,一个水壶。年逾花甲的邹龙昌,笑声朗朗,步履稳健,出没在一片杉树林中。

    邹龙昌刚满16岁就来到杨埠乡牌坊集体林场,成为场里最年轻的职工。从此,他踏晨雾,踩夕辉,一头扎进了造林事业中。由于贡献突出,10年时间,他就由会计干到了场长。

    一年栽树,十年护林。造林周期艰辛而漫长,许多职工陆续离开了林场。一些老同事外出“淘金”,衣着光鲜地回来了,劝邹龙昌放弃大山,走到外面去闯世界。他不为所动,固执地承包了古埠镇蒋家村的2600亩荒山,种植湿地松、杉树,将光秃秃的山头全部披上了绿装。

    每年农历11月至翌年的2月,是造林的最佳时节。邹龙昌和他的造林队员们打上背包,告别家人。林造到哪里,帐篷就搭建在哪里。为了使洒下的汗水让山梁披绿,几十年来,邹龙昌带着造林队长年累月扎根荒山,开垦、挖洞、植树、浇水、喷药。邹龙昌和他的造林队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留下一片绿海。

    种树既是苦活累活,也是技术活。40多年来,邹龙昌努力摸索,攻克了一个个荒山绿化难关,成功培育了一批适合余干水土栽培的苗木,成了远近闻名的造林育苗专家。用来造林的树种多是湿地松,但由于湿地松育苗难度大,成活率低,每年都要花一大笔钱向外地购进大批湿地松树苗。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邹龙昌开始摸索湿地松的培育技术,并不断地进行改良,终于使湿地松的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培育面积达到60多亩。如今,邹龙昌和他的职工们已成功培育湿地松树苗5000多万株。

    由于邹龙昌造林技术过硬,做事认真负责,名声传播十里八乡,附近乡镇的林管部门都喜欢请牌坊林场的造林队来造林。邹龙昌的造林事业也由农场扩散到周边乡镇,他也先后获得“江西省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西省劳动模范”、“全国绿化奖”、“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编辑: 菩提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