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经营之道More...
·创富榜样:24岁女大学生回村创业..
·花农坐在电脑前谈生意 天王农民迷..
·“花村”夫妇养花窖里种花 姹紫嫣..
·叶尚君:规模扩张问题巧应对
·姚有君:以细节的完美 成就客户满..
·孙交松:尝试花卉产销合作新模式..
·刘君:瞄准目标拓展销路抓机遇
·吕大放:葡萄盆景诗情画意他敢称..
·陈金才:花型一变路子宽
·姚兴苗:精心育苗 长远发展
第一桶金More...
·200元买花种起家 成“花卉之乡”..
·徐金永 金鹰鸽:创业梦想开出一片..
·周正东:在创业的天空飞翔
·郑黎军:退伍军人致力圆起绿色梦..
·罗金翠:走出传统的花卉创业者
·谢小平:80后村官用金银花为村民..
·“泥腿子”朱新建的创业路
·刘展伟:弃教务农种苗致富的大学..
·冯焕娣:“见风使舵” 创业成功
·退而不“休”种川铁 花甲老人勤创..
前车之鉴More...
·温州:上田小区停车位紧张 规划中..
·城区主干道绿化植被人为毁坏较严..
·郑州:121株大叶女贞惨遭毒手 初..
·一个月内被盗两次 20盆盆景全被偷..
·银川:21家商户“被强迫”卖花卉..
·王军:我偷的不是盆景,是风景
·种类少市场小品牌缺乏 海口花卉产..
·深圳梧桐山沉香树惨遭盗伐
·7旬夫妻泄愤毁名木近百棵被拘
·江西:毁坏4棵树 换来3年刑
  园林商人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当代中国树木育种学的先驱者之一——叶培忠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济  日期:2005-10-27

    叶培忠,树木育种学家。当代中国树木育种学的先驱者之一,中国水土保持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毕生致力于林业科研和教育工作,培养了几代林业科技人才。他在树木杂交育种方面贡献卓著,特别是杉木遗传改良的成就和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引种栽培的成功,对中国发展速生丰产林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水土保持研究方面,引种培育了多种水土保持植物,并推广种植。

    叶培忠,原姓名沈培忠,1899年11月25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个贫农家庭。一岁半左右,父母相继谢世,由其姑母叶沈氏抚养长大,后过继作嗣子,改姓叶。姑母家境贫寒,靠做针线活谋生。童年时代常跟着姑母到田间挖荠菜、割猪草、翻地种菜。11岁才上学,靠半工半读念完了中小学。

    在中学期间,他聆听了林学界老前辈凌道扬关于森林与水旱灾害关系的演讲,感受很深,便立志学林,为民造福。1921年中学毕业,考人金陵大学森林系。1927年春,以优异成绩毕业,获“金钥匙”奖。毕业后留校任教半年。同年9月,由过探先介绍到广西柳州垦荒局担任柳城林场场长。在两年工作中,他亲身参加造林实践,总结育苗造林的经验教训。1929年,广西军阀混战,柳城林场停办。叶培忠于同年8月到南京总理陵园(今南京中山陵园)园林组工作,同傅焕光、沈隽等人一起参加筹建南京总理陵园植物园(今南京中山植物园)。因建园工作的需要,1930年初被派往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学习植物园规划设计、植物栽培和繁殖技术。1931年底学成回国。南京总理陵园植物园经叶培忠、傅焕光、沈隽等人7年艰苦创业,初具规模。叶培忠是这个驰名中外的植物园的第一任主任。

    七七事变后,植物园被迫停办。叶培忠不愿为日本侵略者效劳,只身奔向抗战后方。1938年上半年,他在湖南长沙高级农校任教员,讲授观赏植物及植物繁育等课程。后经郑万钧介绍到四川省农业改进所峨嵋山林业试验场任场长,在该场工作两年中,除开展育苗造林外,还进行了一些树木杂交试验。1941—1943年,在重庆国民政府财政部贸易委员会重庆桐油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研究油桐栽培和良种繁殖工作。1943年春,他参加了重庆国民政府农林部和水利部组织的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工作,先后到陕西、甘肃、青海等省的高山峻岭考察,采集了大量保土植物标本和种子。考察工作结束后,被留在重庆国民政府农林部甘肃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工作,先后任技正、主任。他不仅进行水土保持试验工作,还对牧草和杨树杂交育种,做了许多有益的试验。1948年初,他应武汉大学的聘请,去该校任教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橡胶进口的来源被切断。为了打破经济封锁,中央人民政府于1952年号召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橡胶种植业。叶培忠响应号召,积极参加华南橡胶树栽培规划工作,并积极承担橡胶栽培训练班的讲课任务。后来,这些学员大多数成为中国橡胶种植业的骨干力量。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系)调整,武汉大学森林系并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叶培忠被调人该院任教授,除担任森林系几门课程的教学外,还为畜牧系担任培养牧草研究生的任务。1955年,华中农学院森林系又并入南京林学院(今南京林业大学),他又到南京林学院任教授,并在该院工作长达23年之久,主要担任树木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指导研究生和进修生。他的许多重要论著大多是在这一期间完成的。

    50多年来,叶培忠在树木育种学和水土保持学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硕果累累,成就卓著。正式出版的专著有《植物繁殖》《树木育种学》(试用教材)、《树木杂交育种》;在全国各种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有25篇;还有许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如《杨树杂交育种》、《落羽松属的育种》、《改进西北牧草之途径》等。这些论著不仅对农林科技人员指导生产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农林院校师生和农林管理干部的学习也是很好的教材。他培育的杨树、杉木、松树、马挂木等树种的优良品种,已在祖国大江南北生根、开花、结实,长势喜人。

    杨、杉等树木的杂交育种和繁殖推广

    树木育种学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1938年,叶培忠在四川农业改进所峨嵋山林业试验场率先在中国进行树木人工有性杂交育种试验工作。在中华民国时期,我国虽有少数林学家、园艺学家、植物学家做过一些树木育种的研究,但研究成果寥寥无几,无人作过系统的研究,各大学农学院森林系的必修课程中,也没有单独开设这门学科。叶培忠从华中农学院到南京林学院后,专心致力于树木育种的研究工作,查阅外国有关文献,收集整理自己和国内其他学者在树木育种方面的研究资料,废寝忘食地编写树木育种学讲义。这部讲义集以往树木育种研究之大成,开后世树木育种研究之先声。1956年,他率先在南京林学院开始讲授树木育种学。1960年他主编的《树木育种学》(教学参考书)(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历史上树木育种方面第一本系统、完整的教材。叶培忠除为本科生讲授树木育种课程外,还担负培养树木育种研究生和进修生的任务。他亲自培养的研究生和进修生有好几十人。树木育种专家陈岳武就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分页:[1] [2]

编辑:木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