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经营之道More...
·苗圃基地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促进..
·揭密标准苗普通苗价差大 小苗欲..
·万朵菊花卖给张艺谋——花店老板..
·“花王”的花卉“经”年销售收入..
·新源县哈萨克族妇女踏上花卉种植..
·台商:在厦门“拈花惹草” 赚全国..
·带头种树造林 残疾人也要让荒山“..
·他养的花光看不卖 锁定高档场所租..
·木材加工带富一方百姓 激发农民造..
·宜宾第一个引进矮晚柚的人谈治富..
第一桶金More...
·嫁接扩繁13年 吴文选变异成“星火..
·张帆“致富经”:种植金银花 花..
·新疆:见空插绿建设苗圃地 增添..
·能源植物:奏响能源战略“绿色和..
·房淑霞:造就全国最大"加拿利海枣..
·肥西在苗木花卉交易会上掘得“第..
·徐琼花:绿海园林谱写建设社会主..
·国内销量冠军金萨引领干花现代消..
·种植台湾草让广东东莞农民腰包鼓..
·最常见的鸡冠花居然是粮食 且味道..
前车之鉴More...
·想“发家致富”动起歪心思 盗伐树..
·绿化完毕 “多余”的树苗为何要一..
·开花不结果树苗为假 警方为浙商追..
·一“夫妻树”被偷挖 村民报警扣留..
·商洛退耕办副主任称将调查商南毁..
·为套取更多赔偿 农户“抢种抢栽”..
·盛会后绿城依然鲜花绽放 鲜有偷花..
·“生态杀手”现身铜梁 突击查获..
·海口十几棵椰树遭“斩首” 派出所..
·警钟长鸣:十七吨苗木为什么会成..
  园林商人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高寒地带的神话--嫩江农场花卉业发展纪实
来源:黑龙江经济报  作者:李洪庆 董立忠 叶晓阳  日期:2006-11-17

    几年前提起嫩江农场的花卉产业,没有谁知道,可如今那名气老大了。

    为啥?因为短短的几年功夫,这个特色产业不仅面积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而且在全国花卉市场都占有一席之地,还创造了北方高寒地带亩效益超万元的神话。

    可说起发展史,那也是一波三折———

    种花繁籽卖缺

 

  小打小闹,何时能成大产业

    2001年底,被鲜花“魅力”折服的嫩江农场第六管理区女职工尤桂芬,带着种球和满腔热情回到家乡拉开创业的帷幕,成为花卉产业的领路人。

    第二年春天,她在农场自营公司租下了10亩地,分别繁育了“亚洲百合”和“剑兰”两个品种。因为是头年种植,松地、筑台、浇灌、施肥、分蘖,每个环节尤桂芬伺候的都格外精心。同时,她还到哈尔滨、沈阳等城市联系销路,因为当时从事鲜切花种植业的人很少,很快与一些花卉经销商建立了往来关系。

    进入七月,尤桂芬迎来了第一个收获季节。朵朵含苞欲放的鲜花源源不断的运往大城市,由于市场紧俏,每支百合、剑兰分别卖上了2.50、0.30元的好价,加上秋后花球喜获丰收,每粒百合种球售价达到了0.40元。尽管亩投入超过8000元,可她依靠卖花、繁子,当年实现亩效益3000余元。

    效益是最好的导航标。看到尤桂芬种花走上了致富路,一些农场人纷纷“跃跃欲试”。

    为让职工获得好效益,2002年农场在第一管理区建起了花卉生产基地,并配备了相应的喷灌设施,开始引导职工发展花卉种植业,有20余名林业公司的职工改行做起了花农,种植面积达到了40余亩。

    种好花繁好籽傍能人

    快速发展,一路坎坷梦难圆

    迎风而上的胡志田、张永海等花农与尤桂芬拿出了一个稳定“亚洲百合”、“剑兰”面积,大上“香水百合”、“铁炮”名贵花种的发展计划。就在2004年,尽管买每粒香水百合种球要7元钱,有着雄心壮志的的嫩江农场花农们还是壮着胆子把“香水百合”的面积发展到15亩的规模,还成立了一个拥有10座大棚的花卉种植基地。

    为了使这一产业迅速扩大,胡志田还把农场城管办的17名职工也拉入花农的队伍,职工就以入股投资的形式种植了20亩的“亚百”和“剑兰”。

    在看到花卉的档次、规模都有了很大提升,这些种花大户们又把目光瞄向了市场。他们“傍”上了辽宁凌源的两个花卉商,每年可为他们提供近千万枝鲜花的订单,使他们不用为寻找市场发愁了。

    特色+档次+规模+市场,本以为可以顺风行船的花农们在两年的经营中却又遇到了新问题。

    先是2004年名贵花卉卖上了不错的价格,低档鲜花价格也出现了回升,让他们体验到惊喜。可紧跟着就是2005年的“香水百合”价格暴跌,又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迷惘。

    以尤桂芬为例,她种植的10大棚的“香水百合”没有一次与高价“有缘”,两年下来一算细账,也就闹个平衡。反倒是胡志田与城管办的职工一门心思的繁育“亚百”和“剑兰”,既赶上了高峰,也跨过了低谷,却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月月种花分段繁籽多建基地

    广联市场,闯出一片艳阳天

    2005年一入冬,困惑中的嫩江农场花农们没有继续“闷”在家中,而是踏上开往各大花卉种植基地和花卉批发市场的列车,开始了他们的“寻梦”之旅。

    在云南昆明的花卉种植基地,面对不断从北方运来的冷藏后的花球种子,他们看到了建设北方花卉种球基地的希望。在沈阳、北京、昆明,面对火爆的花卉批发市场,他们从新燃起了发展花卉产业的信心。

    “南巡”归来之后,这些大户迅速制定了一个北方育种、南方繁花的发展思路。

    思路一清,这些种花大户们就甩开膀子大干起来。没用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在云南昆明建起了18栋花棚,成立了第一个省外花卉种植基地,今年春节前,南方基地头茬花一面市就卖上了每扎25元的好价,仅仅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每个大棚为他们带来了10000多元的好效益。

    临近10月,南方又传来喜讯,“香水百合”价格猛长到120元一扎,此时两个南方花卉基地正处在盛产期,农场的花农脸上洋溢着醉人的笑容。

    与此同时,他们经营的北方种球基地运转也是越做越好,面积涨到了50余亩,在鹤山农场等都设立了“分舵”,带动了100余人走上了致富路。各地客商也是纷纷把订单送上门来,生产的鲜花在省内市场销售更是日渐看好。

    面对如此红火的产业,嫩江农场花农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今年6月份,胡志田又在河北、山东建立了两个花卉种植基地。老胡说:“他们的目的就是开发和占领黄河以北的花卉市场。”

    小小一枝花,孕育商机大。一路坎坷走来的嫩江花卉业揭示了一个道理,特色产业也不是越奇越好,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只有利用好自身优势,看准市场,把握规律上下功夫,才能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编辑:红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