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田畈成景点农民变股东 下沙城市化走出新路
来源:每日商报 日期:2006-8-24
去年又有两个基地申报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成功,5月底开工的总投资达2.5亿元的下沙首个大型农转居多层公寓目前进展顺利……近年来,开发区农业穿上“都市”新衣,昔日农村盖起了大商厦,农民住进新型社区,摇身一变成了拥有村办企业股份的新市民,下沙在城市化上已然谱出了一支特色曲。
下沙“掘金”都市农业 “那几天,我们这里生意好得不得了。40间小木屋每天都有200多拨客人抢着订,游客吃饭也要凭票排队。”杭州都市农业园餐饮部经理朱红燕近日与记者说起五一期间的生意,语调中依然充满了兴奋。 这个东邻风景秀丽的钱塘江,南邻下沙大学城,北邻海宁农业园,西靠杭州绕城公路下沙出口的杭州都市农业园,总面积12350亩,是杭州最大的都市农业园,也是杭州第一个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都市农业园。园区里有养鱼基地、蔬菜瓜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和一个休闲观光区,目前园区总投资已达9600万元。“建园区、抓基地,调整产业结构,‘掘金’都市农业,杭州都市农业园只是我们在这方面做出的尝试之一。”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继杭州都市农业园被评为杭州“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示范园(综合类)”(杭州市仅有三个)以后,去年开发区又有两个基地申报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成功,分别是百穗蔬菜基地和周宏水产基地。 据了解,目前开发区辖区拥有浙江省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杭州市无公害蔬菜、水产基地,军区农场副食品基地,武警农场副食品基地和杭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蔬菜基地及都市农业示范园水产基地,形成了主要以水产、家禽、奶牛、蔬菜4类为主的外拓基地或订单农业。 “我们辖区内的下沙街道还有湾南、新元、元成、东方等五六个村仍然以农业为主要产业,而且都市农业园内有下沙水产、加进鸭业、百穗等农口企业和近年来发展速度惊人的浙江新迪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更不要说监狱、军区、武警等三大副食品基地。”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杭州市区,下沙地区的农业产量、农用地面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值、品牌效应等应该是名列前茅的。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将坚持“以人为本”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服务于开发区从“建区”到“造城”战略转变的大局需要,按照“提升农业、建设农村、保障农民”的要求,积极推行“产业非农化、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民快乐“变身”新市民 智格社区的老居民李大伯每天早上吃过早饭,就逛到社区活动中心下棋聊天;下沙街道36岁的郑玉芳在6月份的失地农民招聘会上找好了一份仓库管理员的工作;高沙社区主任张尔根2002年一上任,就构思了社区商住楼规划,开发房地产,发展商贸业,3年后,社区存款单上的数字从3000万跳到了1.3亿元……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副中国农民的经典形象,如今在下沙这座飞速崛起的新城中,彻底地发生了改变。 据专家分析,浙江的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45万农民转为市民。随着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造城”战略的稳步推进,下沙的农民正在自然消失,等待他们的,是全新的生活和全新的名称———新市民。 2002年,开发区智格、高沙2个行政村率先“撤村建居”,目前,下沙街道12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撤村建居”。从村到社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社区环境的日新月异。居民原本居住的农居房,层高样式参差不齐,开发区通过“三进”积极推进多层公寓建设,并在部分社区陆续开始了规划和建设,社区的居住环境一天天地美丽亮堂起来。“要让农民在居住条件上真正变成市民。”开发区农居建设管理中心主任杨朝辉说。 今年5月28日,总投资达2.5亿元的下沙首个大型农转居多层公寓开工建设,成为新城建设中一次历史性的变革。该项目位于大型居住区东区,主要以高层、小高层为主,总建筑面积达104607平方米,其中用于农转居安置面积为90577平方米,预计可安置农户426户。小区的建设标准和目前市中心的高标准居民小区一样,具备标准商品房的品质,配备有电梯、花园等设施,绿化率高,还设置了充足的停车位。多层公寓建成后,对原住地的农民来说,不但居住环境大大改变,而且像城市商品房一样,有了“三证”,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房子。 留用地酝酿产黄金 “下沙要统一规划留用地,让撤村建居后的新市民变成社区股东,参与新城块状经济带的建设,过上富裕生活。”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盛成皿在社区调研时这样表示。 按相关规定,下沙街道有10%的留用地1333亩,可用来解决农居建设和社区发展问题,其中除去农居建设用地外,还剩下700余亩土地。通过统一规划,这块炙手可热的土地,将产生诱人的经济效益。 在规划中,位于新城中心区域的高沙、上沙、中沙、下沙、新元等社区,处于人口集中、物流发达的市中心,商业氛围较浓,因此,可以配合新城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规划,融入新城主要商业圈的建设。中心区外的社区,如头格、松合、湾南、东方等社区则可因地制宜,利用留用地建设标准厂房,为一些配套企业提供厂房等物业出租,发展社区经济。2001年,智格社区人均收入8228元,集体可支配收入265万元,工业总产值2.3亿元;而2005年,社区工业总产值达9.12亿元,人均收入达12178元,社区可支配收入达1365万元。 同时,为了帮助征地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开发区对区内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就业情况、家庭收入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利用区内商贸服务业进驻和发展的时机,开发出大量就业岗位,全区率先消除“零就业农家庭”。 保障完善后顾无忧 变身新市民后,社区居民还享受到了日益完善的社区保障,大大消除了生活工作的后顾之忧,就连生病也不用再自己掏腰包。今年,下沙街道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共有14182人,参保率高达96.3%,全街道12个社区的每个组都参加,覆盖率达到了100%。 开发区各社区都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如智格社区已建立起3条保障线,即社会救助保障线,建立困难家庭、大病特困户、子女教育“三大救助基金”,及时救助弱势群体;就业援助保障线,设立劳动保障办公室,解决劳动就业;社会统筹保障线,逐步为符合要求的居民购买养老保险,2005年全年养老保险购买240余万,老年金发放达150余万。高沙社区出台了《高沙社会保障实施办法》,决定男满45周岁、女满35周岁开始,由集体给予购买养老保险到退休年龄。由社区集体出资为社区居民以个体劳动者名义参加养老保险的做法,这在杭州市还是第一次。 编辑:木瓜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