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濮阳:用有限的钱种出无限的绿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李志红 日期:2009-7-20
天价打造的城市绿化,无法为赤日炎炎下的行人提供一片绿荫!
数百万元种出的草皮,踩不得、坐不得、养护困难,比人还娇贵! 不少城市在高价建绿:高价草皮、巨额养护费、频繁更换植物、资源严重浪费。而濮阳市却反其道而行之:用有限的钱种出无限的绿,走出了一条节约型城市园林建设之路。 绿色品种:不种贵的只种对的 上面绿树成荫,下面绿草如茵,当一些城市在种树还是种草之间摇摆不定时,濮阳的树与草相处得很是和谐。 “不见阳光还长这么好。”7月14日,濮阳市园林绿化处主任王濮信兴奋地指着一片景观桃树下的草皮,“麦冬非常泼皮,耐寒、耐旱、耐阴湿……而且1斤才要1块多钱,与那些动辄数十元、上百元的外国草相比实在是实惠呀。” “我们是不种贵的,只种对的。”在植被选择上,濮阳市放弃了昂贵娇贵的进口品种,选择了适应能力强、景观效果好的麦冬。 据测算,在同等条件下,种植麦冬可节约植保费2/3,节约灌溉水费1/3。目前,全市22万平方米麦冬,每年可节约用水8.6万立方米、节约各项管养费用22万余元。 绿色机制:以绿养绿见缝插绿 “投资2万元在马路边上种上3亩麦冬,两年后每年可以收入1万多元。”养护工人胜瑞信从“以绿养绿”中尝到了甜头。 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随着濮阳市城建荣誉越来越多,市民的绿化要求也水涨船高。如何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绿化水平? 濮阳市尝试“以绿养绿”新模式,开始了以市场化的手段、工业化的理念推动园林绿化产业化发展的探索。园林绿化处制订方案,引进社会资金、鼓励职工入股绿化事业,在保证景观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扩繁获利归职工个人所有,继而形成“以绿养绿”的良性循环。 “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更是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干劲。”王濮信说,“昔日无人问津的绿化盲区,如今成了大家精耕细作的‘绿洲’,哪怕一两平方米,能种就种,见缝插绿。” 几年来,园林处职工入股50多万元,引种地被植物种子12.5万公斤、品种30多个。与此相应的是,濮阳市城市绿化率逐年递增达到4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4平方米。 如今,濮阳园林职工们种出的麦冬远销山东、河北、安徽等地,并开始辐射城郊农户发展林下经济,濮阳市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麦冬培育基地。 绿色举措:虫子代替农药落叶变成肥料 “管氏肿腿蜂,一种名字不好听,却非常管用的小虫子。”濮阳创新园林研究所所长王晓军说,我们使用它防治天牛类虫害,效果奇佳,每年还可节约农药200多公斤,环保上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每年城区内的树叶、树枝等废弃物都在800吨左右,耗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去填埋。”王濮信说,“我们建立了一个利用树叶制造有机肥的小厂子,当年便生产叶肥400多立方米,在保证城区花草树木需求之余,每方绿色叶肥能卖300元。” 编辑:珊瑚树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熼叺浼欐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风郴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蜂负閿熸枻鎷烽〉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熺Ц璇ф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埅纰夋嫹閿熸枻鎷烽敓锟� | |||
閿熸枻鎷锋潈閿熸枻鎷烽敓鍙綇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閿熸枻鎷� 閿熼叺鍑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鎴掞細Service@Yuanlin.com 閿熺晫璇濋敓鏂ゆ嫹0571-86438262 |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瀹為敓鏂ゆ嫹閿熸枻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 鍥敓鏂ゆ嫹閿熸暀浼欐嫹 | 閫氶敓鏂ゆ嫹閿熸枻鎷峰潃閿熸枻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 | |||
鎴橀敓鐨嗙尨鎷烽敓鏂ゆ嫹:閿熷彨鐧告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鍗忛敓鏂ゆ嫹 閿熷姹熺渷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鍗忛敓鏂ゆ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