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经营之道More...
·经营花店不可错过的七大重要节日..
·小小苗木栽出“碧海新天”
·罗胜:从宠物花卉到爱情魔豆
·“一村一品”:引领农民大步奔小..
·休宁:生态农庄致富经
·马慧玉:及时调整观念 经营苗木稳..
·多动脑筋巧赚钱 花农王胜利靠贩运..
·王桂花:桂花香,飘遍中国
·信息网络为农民致富架金桥
·绿化苗木产业潜力巨大 迎来发展“..
第一桶金More...
·王志国:街头卖花起步 至今资产过..
·刘春成 一位美发师的花卉创业路
·张继中:一个大学生花卉梦 成就青..
·永安:大学生村官打造鲜花产业
·花卉世界里“淘金” 台湾花农大陆..
·汪经伟经营花铺 大学生老板的创业..
·东乡“四零服务”促进返乡林农创..
·屡次创业终成功的“花木大王”
·种杨梅的电大生 在长江以南13个省..
·南城农民“林下”取财
前车之鉴More...
·300米绿化带惨遭货车“剃头”
·山东威海文化东路200余株新栽苗木..
·100多棵香樟一夜只剩树桩 是谁痛..
·绿化带突然着火 百余棵苗木被毁 ..
·补偿款低种植户不愿拆迁 挖掘机碾..
·未接到任何通知 昆明高新区一花农..
·飑线无情万株树木受损 植补再造林..
·结果后枯死梨树闹怪病 惹祸的原来..
·金华:5000多株樟树销路成难题 3..
·花草防毒、防辐射功能作用小 市民..
  园林商人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陈炳泉:在房间种满植物,把森林搬进家里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徐笛  日期:2009-7-21
    用我设计的砖造房,就可在房间墙壁上种满植物,形成微型梯田,坐在家中也能呼吸好似来自密林中的清新空气。 

    2003年一个平常的傍晚,看过了《新闻联播》,58岁的陈炳泉脑中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

    几日后,他写就一封短信,郑重地在信封上写下:中共中央办公厅转交胡锦涛总书记收。

    实际上,老陈给不同级别的领导写过很多封信,中央的、广州的、韶关的都有。这些特殊的“群众来信”不是反映问题,它们的主题都是一个“绿色梦想”。

    “我研制出一种楔盆砖,用这种砖造房,便可在房间墙壁上种满植物,形成微型梯田,坐在家中也能呼吸好似来自密林中的清新空气,希望我的‘绿屋’设计能获得领导的首肯和支持。”

    陈炳泉憧憬着,那些自然条件很难进行种植的地方,比如海岛、沙漠,比如高山顶上的解放军哨所,都可以利用这种微型梯田技术种植新鲜蔬菜。

    不出一个月,寄给总书记的信就有了回音。信件被层层批转至韶关市科技局,一位处长请陈炳泉到局里谈谈。

    陈炳泉带上全部资料,期待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领导们都觉得有前途、可发展。”陈炳泉说。科技局当场将800元支持资金递到他手中,那一刻老陈五味杂陈,“扑在绿屋上快20年了,这是我得到的第二桶金”。

    随后,科协又派一名工作人员参观了陈炳泉的“绿屋”。“原本租了间门面房,墙上种满了绿色植物,科协工作人员觉得很新鲜,还表示要找一幢楼供我展出。”陈炳泉告诉本刊记者。

    每逢傍晚时分,周围四邻也喜欢到老陈的绿屋里纳凉,“空气宜人,室温低于室外,邻里也说好,但又加了句‘有了闲钱才会把家里装点成这样’。”看客多,顾客少,门面房开了大半年也没拉来项目,租金太高,不久,老陈关掉了门面房。

    陈炳泉一直盼望造一幢既可以住人又能种满农作物的房子,可供人参观,慢慢推广他的“绿屋梦”。他也没再去找政府部门,“有句俗话不是说,不要找市长,要找市场吗。”

    “解决了空气问题”

    1945年出生在广东梅州的陈炳泉,18岁那年考入长沙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学制5年。3年后,他和许多同龄人一起卷入了动荡的社会洪流中。此后短暂的政策调整,使陈炳泉得以重返校园继续学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鞍山钢铁公司。

    当年,这是份不错的工作。1976年广东大力发展钢铁工业,鞍钢一整套人马被调往广东工作,陈炳泉重返家乡。在韶关市的一所矿山,他以工程师的身份工作到退休。

    年轻时到野外找矿,经常要进到深山密林里,“空气清爽极了,再回到市里,就觉得空气污浊、呛人,有时市里的空气比矿井下还糟糕。”陈炳泉开始思忖,能不能把森林搬进城里,搬进家里。

    1984年,浏览资料时,他无意中看到墨西哥人在玻璃幕墙上搭架子,将植物种在室内,但浇水、播种等工序十分繁琐。陈炳泉觉得可将其改进用在中国。此后每逢周末、休息日,他都泡在图书馆查资料,植物学、建筑学逐一学起。1991年,他的第一个产品出炉---壁挂式侧面栽培器。

    陈炳泉找了一家韶关的工厂帮忙生产,先用塑材制成栽培器壳体,漏斗形的壳体里上端设置进水管,下端设置排水管,壳体正面挖出栽培孔,在栽培孔里侧放一层隔网,然后塞满土壤,就可挂在室内种绿植,浇水后剩余的水分会通过管道排出,由于隔网的阻挡土壤也不会散落屋内。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老陈认定这个发明“很有价值”,他申请了国家专利,第二年便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认证。

    老陈家客厅的墙壁上已全装点上了栽培器,这也是这款专利产品唯一的现实应用。但为栽培器换土有些麻烦,有的植物还会烂根。2002年,他制作出了改进产品---楔形花盆、楔盆砖,并再次获得专利。

    恰巧老陈所在单位与韶关市某县环保部门有业务往来,听说老陈的发明专利,这家单位邀请他装修一间办公室。这是间半地下办公场所,仅有几扇天窗。覆盖了绿植后,工作人员都说感到“神清气爽”,老陈也为此赚到了第一桶金---6000元。

    广东一家科技报刊的记者上门采访,虽然已事隔几年,老陈确切地记得那位记者说的每一个字:“袁隆平解决了吃饭问题,您解决了空气问题。”这个肯定让老陈下了决心,穷尽余生推广绿屋。

    梦想和现实像两条平行线

    几年前,老陈开了个人网站,“每个月交千把元钱,网络公司负责维护制作。”

    远在长春的一位年轻的环保局长,通过这个网站认识了老陈和他的绿屋。局长出路费邀请老陈到长春洽商。“这位局长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提出申请国家环保基金在当地推广绿屋。”老陈觉得有点谱了,就回到了广东,静静等待下一步合作。

    然而他等来的却是告吹的消息---“基金没有申请到”。不久,这位局长也升迁调往其他地方了。

    网站开了一年多,虽然不少网友留言支持,但老陈再也没等来第二个合作者,每月千余元的支出让家人从旁敲起退堂鼓,老陈只好关闭网站。

    2005年,机遇再次垂青。韶关当地一位知名女企业家通过朋友介绍与老陈相识。参观了“绿屋”后,两人便敲定合作。

    女企业家出钱成立了生态绿化公司,并在工商部门注册。老陈负责科研和生产,买水泥,做楔盆砖。对老陈来说,这是离梦圆最近的时刻。

    拿了几个月的工资,已生产出成规模的楔盆砖,然而现实与梦想似乎近在咫尺,却又总像两条平行线。这位女企业家因为家事精力难支,最终关闭了这家公司。

    不管有没有船,灯塔都发送光芒

    为了延续自己的梦,2009年5月,老陈通过大学同学找了个兼职差事---为湖南一家公司找矿,月薪5000余元。每天背着馒头和水上山,中午睡个囫囵觉,晚上背着石头下山,“石头拿回来要反复研究里面有没有铁元素,”老陈说,“现在条件好了,公司还给我们派了一辆越野车,晚上能开车到山脚下老乡家里住。”

    山里没有手机信号,每次进山前,老陈都不忘在博客上留言请有意合作者短信联系。

    坚守了25年的梦想已让老陈花去了20余万元积蓄,“还有孩子的5万”。家人劝他放手,“我总是舍不得,或许只有等到生态危机时,人们才能赏识我这个绿屋的价值。”老陈说。

    “那些每天坐在空调房里的人,要是能享受到绿屋的空气就好了。”白领和公务员,是老陈认定的主力客户,但他说自己没啥门道和他们打起交道,“也是我能力不够,有研究能力并不等于有推广能力。”

    虽然磕绊不断,但老陈坚韧如此,家人已不再干涉,“环保必然是未来的主题,我的绿屋肯定是有价值的”。

    皱纹爬上了老陈额头,因常年野外工作,他的皮肤略显黝黑,一头银丝已难遮盖年轮。在“绿屋博客”说明栏里,65岁的老陈写道,“要像灯塔那样,不管有没有船来往,它都发送光芒”。
编辑: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