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像“加拿大一枝黄花”被禁种5年 云南黄莺花正本清源
![](http://sr.yuanlin.com/UploadFiles/200908/200981995310309.jpg)
黄莺花
新闻速读:2004年,我国华东地区发现野外逃逸的野生“加拿大一枝黄花”。同年,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彭华也在该所科研综合楼建筑工地上意外发现了该花。一时间,小巧娇丽的“黄莺花”变成了“霸王花”,遭遇封杀。近日,多位专家经过充分论证后,认为“云南栽培的黄莺花与加拿大一枝黄花截然不同。”并初步认定其不具有杂草化特性,因此不会威胁生态环境。
记者从昆明市植保植检站了解到,在农业部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组织召开的“黄莺问题”专家论证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科研等单位的多位专家经过充分论证后,认为“云南栽培的黄莺花与加拿大一枝黄花截然不同。”并初步认定其不具有杂草化特性,因此不会威胁生态环境。
外貌相似遭封杀
2004年,我国华东地区发现野外逃逸的野生“加拿大一枝黄花”。“黄花开处百花杀”——这是专家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植物学评价。因其具有极强的繁殖力、扩散力和生命力,与其他植物争光、争肥,严重排挤其他植物,其入侵定居后,极易生成单种优势种群,抑制其他植物生长,蚕食田地中的棉花、玉米、大豆等,甚至导致本地物种的灭亡,对物种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国家林业局将其增列为“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行动。同年,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彭华在该所科研综合楼建筑工地上意外发现了“加拿大一枝黄花”。这种“逸生野外”的现象立刻引起当地媒体的关注,并开始在报道中称云南鲜花市场上外形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相同的“黄莺花”,可能严重危害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云南省农业厅也下发了《关于抓紧外来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查“加拿大一枝黄花”。一时间,小巧娇丽的“黄莺花”变成了“霸王花”,遭遇封杀。
权威鉴定黄莺正名
今年的“黄莺问题”专家论证会上,针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技专家杨志云的“云南栽培‘黄莺’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比较研究”的学术报告,多位国内权威专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论证后认为,从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系统学和其他生物学特性来看,云南栽培“黄莺”不等同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目前并没有出现逸为野生的现象。
昆明市植保植检站站长、农业推广研究员傅杨说:“这个鉴定结论是比较权威的。这对扩大云南‘黄莺’种植面积,推动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傅杨还介绍,虽然云南栽培“黄莺”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形态很相似,但“黄莺”为2倍体,“加拿大一枝黄花”为6倍体,多倍体一般比2倍体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入侵能力;在相同条件下,“黄莺”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萌发率分别为2%和95%,差异十分显著,因此云南栽培的黄莺花不等同于“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具有杂草化的特性,是安全可控的。
链接
纤细的茎杆,狭长的绿叶,小巧金黄的花瓣,轻轻一嗅,还有阵阵花香。这种娇俏可爱的黄莺花曾经在昆明风靡一时。
据了解,云南黄莺花自1997年引入云南做切花栽培以来,由于可观赏价值得到认可,已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4年年产值约1000万元。2005年,全省分布在昆明、玉溪、开远及陆良的“黄莺”种植面积为1150亩,“黄莺”切花除在国内市场销售外,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国。
当云南鲜花市场上的“黄莺”被认为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后,云南“黄莺”生产基地也遭到围剿并禁止进入市场销售。昆明花市上很多商户因害怕市场管理人员没收,都不敢公开销售“黄莺”切花,其价格一时间由10束1元上涨到7元多。而在全国的花卉市场上,来自云南的“黄莺”切花通通被当作“加拿大一枝黄花”而遭到了抵制,销路大阻,云南花卉业也因此蒙受了不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