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兰县境内,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生态良好。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东兰县视察,也感于东兰秀美山川,夸口赞叹“山青水秀生态美”,令老区人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在这“山青水秀”的背后,有一个人一直在呕心沥血,数十载如一日默默做着幕后推手。东兰的许多山头,留下了他艰辛的足迹,许多绿树洒有他辛勤的汗水。他就是2010年自治区劳动模范韦宏民。
1999年,东兰县为做大做强板栗产业,成立了一个“板栗开发办”的临时机构。时任东兰世行办副主任的韦宏民被“委以”重任,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了每天起早摸黑跋山涉水的生涯。
没有机构人员、没有经费、没有经验可循——面对全新的工作,摆在韦宏民面前的是重重的困难。“找一个面积较大的地方,连片开发,规模种植板栗树,建立示范片!”面对困难,韦宏民没有退缩。说干就干,第二天他便到街上专门买了一双解放鞋,和6位同样是从各个单位抽调过来的“战友”下乡寻找一个能够建设“示范片”的山头。走了一个星期,终于在切学乡板烈村纳京屯找到了一片1400多亩的荒山。
走村串户开动员培训会、炼山、点坑、挖坑、调苗、种植、检查……一年到头,韦宏民与工作队员们一道,顶烈日,冒风雨,在东兰乡下的各个山头地块攀爬劳作,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呆在了植树造林第一线。在韦宏民的带领下,东兰板栗开发有声有色,建起了一个又一个板栗种植示范基地,板栗种植在一年之内增加了4万多亩。2001年,自治区决定将东兰县列为全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
在韦宏民的影响下,退耕还林工作队的队员们全力以赴,东兰县一跃成为全区退耕还林第二大县。2009年,东兰县政府工作报告记录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成功实施,使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2%提高到2009年的75.3%,退耕地苗木都已生长成林,开始有经济收入,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石山区灌木林的平均盖度由原来的22%提高到35%,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为提高板栗品质和产量,韦宏民坚持数十年对东兰板栗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反复繁育和鉴定,狠抓品种改良。
经过多年努力,韦宏民带领的团队终于选育出了丰产稳产的优良板栗单株,并对全县不结果或低产的中老板栗树进行高接换种,嫁接上所选育出的优良单株。东兰全县板栗面积已由2000年8.9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23.5万亩,板栗年产量由2000年的150万公斤提高到600万公斤,板栗年产值达3000万元。韦宏民所负责的板栗生产项目也于2006年12月被授予“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
为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韦宏民还想方设法为群众谋取更多的利益。他积极让东兰板栗注册商标和申报名牌产品,提高东兰板栗的市场竞争力,2005年韦宏民终于为东兰县板栗成功注册了“壮乡绿”商标,并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东兰县板栗的知名度由此大大提高,也扩大了产品销售网络,巩固了东兰县“中国板栗之乡”的地位。
从1999年到2010年,早先的东兰“板栗开发办”已更名为“退耕还林办”,韦宏民的职务也从“世行办副主任”变成了“板栗办主任”,再到“退耕办主任”。唯一不变的是,这“退耕办”仍是一个临时机构,没有编制,没有经费,那辆已开了10多年的破旧“皮卡”仍载着退耕还林办的工作人员在崎岖山路上艰难爬行,和韦宏民一起难能可贵地坚守山头上的那一抹绿。
推荐阅读:
江西:绿色养老 农户受益
李玉琴:花卉棚里的致富梦
史进洪:十年奋斗 一路花香
龚建平:让园林产业为农民增收辟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