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种粮食种花草 滕头村农业产业化的开始,得从1986年说起,当时村里成立了农业公司。 “怎样才能让闲置荒芜的土地长出黄金?”傅企平日夜琢磨。经过不断尝试,脑子活络的傅企平打算在种粮食的土地上种点花花草草。 没想到,就是他的这个念想,彻底改变了整个村庄。尽管刚开始有人反对,但傅企平坚信不管种什么,只要做得好、做得精,就不怕没市场。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产业。 随着各地对绿色生态的重视,因为品种多、质量高、服务好,他们村里的花卉苗木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国内外的订单如雪片般飞进了滕头村。 更让村民们津津乐道的是,村里的绿化公司还接下了2008北京奥运会部分体育馆的绿化项目;还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2000多万元的绿化工程、1000多万元的定点苗木采购。 随手可摘的草莓、黄花梨、葡萄;笨猪赛跑、憨牛猛斗、白鸽呈祥“表演”……花木产业不仅为村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美化了村里的生态环境。一个小小的村庄还受到了联合国的关注——1993年,滕头村被联合国授予了“全球生态500佳”称号。 要金山更要青山 和许多想一夜脱贫的地方一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傅企平也面临着种种诱惑。 他清晰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位外商经人介绍找到傅企平,想在滕头村投资1000万元办一家小型造纸厂。对方给出的“诚意”是:村里每年可获得净收入200多万元。但面对这块“肥肉”,傅企平最终还是咬咬牙拒绝了。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傅企平不止一次地跟村民这样说,钱每个人都想赚,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只会得不偿失。 为了让村民们信服,他还专门请来环保专家开讲座、放教育片。看到有的村子进了污染企业后,井水变臭了,天空变灰了,居民不能优生优育,那些想在致富道路上走捷径的村民顿时醒悟。 为了集中精力保护好村里的生态环境,在评上“全球生态500佳”后,村里还成立了全国唯一一个村级环保委员会。凡是有投资项目想进来,事先都要经过委员会慎重研究讨论。近10年来,他们已经先后否决了46个经济效益好但有可能污染的项目。 “拒绝并不代表不想发展。”傅企平说。从1978年的总产值30万元,人均收入182元,到去年的总产值30.2亿元,人均收入2万元,这个昔日的穷村已经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农民去北大讲课 如今,在网上搜索这个普通的小乡村,有10万多条相关信息。其中有10000多条是关于滕头村的游记,很多来过滕头村的游客把它称为“世外桃源”。滕头已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现在进村参观旅游,还得花50元买一张门票,这在中国农村也算开了先河。 不光如此,傅企平还把门票带到了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今年3月7日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傅企平站在了北大“环境技术的市场化”BELL绿色示范课程的讲台,通过视频给北大、清华、中科院、社科院和北大深圳分校等10家单位的160多名选修生讲课。这是继2005年后,傅企平第二次登上北大讲坛,与上次相比,傅企平这次信心更足了。 “滕头村的门票从5元、10元,到现在50元,游客始终络绎不绝。”看着台下学生惊讶的目光,傅企平说当时很自豪。他把带去的门票都送给了台下的学生,欢迎大家到滕头村参观创业。“现在已经有不少大学生到滕头村创业,成为新滕头村人,同时滕头村也成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热土。” 人物数字 46个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外商找到傅企平,他想在滕头村投资1000万元办一家小型造纸厂。虽然村里每年可获得净收入200多万元,但是面对这块“肥肉”,傅企平最终还是咬咬牙拒绝了。近10年来,滕头村拒绝了46个经济效益好但有可能污染的项目。 激情之魅 对每位造访的客人,傅企平都不愿意和客人坐在办公室里海阔天空;而是会一把拉住你的手,把你带到他一手打造的生态村里,边走边看边聊。 在田间地头,他会像一个劲头十足的老农,用他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细诉这30年来滕头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细诉滕头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在他眼里,村里的每棵树苗、每株花草、每个瓜果,都像他的“孩子”一样,那股子亲切劲让一旁的你也会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身心都开始和树苗、花草、瓜果们亲近起来。 看得出,傅企平对今天的滕头村还是满意的,对自己当初的抉择并无丝毫的后悔,种花花草草并不比种粮食差。不过,傅企平并没有坐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 30年来保持的那份激情并没有从他身上消退,而是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力,他说他还有许多新点子没有付诸行动,不管结果如何,他都是一个不愿停歇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