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人专访 | More... | |
|
姓 名:水木中天 简 介:本院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科.. >>详情
姓 名:俞孔坚 简 介: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1993—19.. >>详情
姓 名:夏建统 简 介:夏建统先生出生于中国浙江,留学美国哈佛大.. >>详情
|
|
|
|
|
|
著名茶花专家朱象鸿:默默山茶情硕果满花苑 |
|
个人简介: |
现年75岁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朱象鸿研究员,1972年开始从事云南山茶花资源调查、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等研究工作。
至今35年间,选育云南茶花品种50个,先后参编、主编并出版了《云南山茶花》、《中国名优茶花》、《中国茶花文化》、《中国珍稀野生花卉》等十几部专著,其中五部获得了云南省不同等级的奖励,《中国珍稀野生花卉》还获得了第十四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
|
主要事迹: |
六月的春城,艳阳高照。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园的树木林中,一位头发花白、满面红光的老人穿梭其间,虽然身上的背包、照相机有些沉重,但是行动依然十分敏捷。他就是现年75岁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茶花专家朱象鸿。
朱象鸿1956年从西南农学院园艺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广西南宁农校和云南昆明市农校从事教学工作,1972年来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著名花卉专家、昆明植物所植物园前主任冯国楣先生的帮助、指导下,承担了以茶花品种选育、茶属植物资源调查及引种为主要内容的《云南茶花品种选育》课题。从此他就将心血与青春倾注于云南的花卉事业,与云南山茶花和野生花卉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承担《云南茶花品种选育》课题后,我第一次到腾冲县云华村进行腾冲红花油茶的资源调查。由于交通不方便,大部分是土路,因此从昆明到腾冲至少要5天。每到一个县,一下车就带着满身的汗味和尘土,马不停蹄地寻找住处和吃处。虽然一路上很辛苦,但沿着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步行6个多小时进入现场后,心情一下子就变得十分舒畅了。因为那是一个像仙境一样的世外桃源,满山遍野的腾冲红花油茶像一幅美丽的晚霞画卷,披挂在幽静的山峦上,令人陶醉。那是我第一次亲密接触到如此美丽的茶花,因此被深深地吸引了,拍了许多照片。在那个时代,彩色照片必须寄到德国才能冲洗。当这些照片从德国寄回后,所有看到照片的专家都赞叹不已。”朱象鸿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他谈话时精神饱满、思维敏捷。
因为腾冲红花油茶的花期正值春节期间,因此朱象鸿自1972年起连续15年都是在春节期间完成腾冲林区茶属植物资源调查和观测的。有一次,他从云华林区返回腾冲县城途中,遇到一辆拉木料的东方红拖拉机,好心的驾驶员虽然同意顺路带一程,但车厢里已装满了园木,车况、道路都很差,难保安全,但是如果不坐拖拉机,还需步行6个小时。看着渐渐落山的太阳,最后他只得咬咬牙爬上了车厢,像乘坐巨浪中的小木船一样,胆战心惊地一路颠簸着回到了腾冲县城。
1987年,全国许多农业院校都在开设花卉园林专业课,因此教师十分缺乏。我国著名的果树学专家、浙江大学园艺系教授沈德绪考虑到朱象鸿是一个教过书、懂得园艺知识的知识分子,又是宁波人,而且夫人也是搞植物保护研究的,因此提出了许多优惠条件力邀他到该校任教。而此时中国科学院正组织实施“七五”期间全国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朱象鸿为自己心爱花卉事业,婉言谢绝了沈德绪教授的邀请。仅用了四天时间就撰写完成了《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立项报告,该报告寄到北京后,得到了国内权威专家的肯定,朱象鸿成为该项目的课题负责人。朱象鸿说:“在项目研究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连购买一台最基本的实验设备——无菌操作台都困难重重。没有办公室、实验室,课题组的工作人员就自己动手搭建石棉瓦房;野外考察没有车,就与其他课题组联合包车。有一次到维西考察,车子在一个山凹地段无法通行,就将车停在路边去附近找人。我们刚刚下车后,‘哗、哗、哗’的巨大响声打破了大山里的宁静,直流而下的一股泥石流向车子狂奔而来。随行的电视台记者高呼‘快跑、快跑、快跑!’,好在这股泥石流在山腰处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凹地而被截流,一场虚惊之后所有人员、车子、器材都安然无恙”。朱象鸿就这样在五年的项目研究中跑遍了包括西双版纳、德宏、文山、丽江、怒江、临沧在内的大半个云南省。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一份心血一项成果。朱象鸿从事花卉研究工作35年来,仅选育的云南山茶花品种就达50个,先后参编、主编并出版了《云南山茶花》、《中国名优茶花》、《中国茶花文化》等十几部专著,其中五部获得了云南省不同等级的奖励。1981年,中日共同出版了冯国楣、夏丽芳、朱象鸿主编的《云南山茶花》,该书向日本全面介绍和传播中国茶花文化,引起了日本花卉园艺界的重视,成为中日茶花界合作的典范。在圆满完成《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各项指标的同时,提出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花卉达51种,主编并出版了《中国珍稀野生花卉》一书,该书刊载了227种具有观赏、育种亲本价值的野生花卉,获得了第十四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作为云南省花卉学会第四届理事会野生花卉开发利用委员会主任、昆明市园艺学会副理事长的朱象鸿,在成绩面前并没有沾沾自喜,依然不顾年老体弱,到处开班讲课,深入花卉企业传经送宝。“朱象鸿是位实干家,无论是学识和人品,都令人尊重。在全国,他是位居前列的著名茶花专家,曾担任过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和云南省园艺学会副秘书长,在云南,如果你不知道朱象鸿,就不算是茶花圈内人。”这是业内同行对他的评价。
朱象鸿说:“几十年来,我最欣慰的是对云南山茶花有最起码的了解和认识,这对云南山茶花的发展是有用的。我对云南山茶花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无限希望。云南山茶花现在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如栽培基质问题。栽培基质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无论那种花卉,种活和种好是两个概念,因此应该加强栽培基质的研究。在国外对这方面的工作很重视,基质研究都是花卉研究项目中的大问题。栽培基质问题搞清楚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花卉产业才有保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