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前车之鉴 >> 正文

重庆沙坪坝政协:“森林重庆”的绿色肺叶亟待保护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0/12/23 13:57:14


    深层原因:规划建设滞后、体制机制制约

    一、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滞后。

    沙坪坝区歌乐山、中梁山地区原有的镇域规划和乡村规划,与重庆市“四山”管制规定产生了冲突和矛盾。歌乐山、中梁山地区如何发展人文生态旅游产业,还缺乏统一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阶段性规划。规划的统筹性、权威性和延续性不强,规划应有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使得基层反应强烈。

    二、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够完善。

    道路交通、市政、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垃圾收运、污水处理、排污管网、人畜饮水工程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接待等硬件设施无法修建。在道路交通方面,“两镇”现有公路19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仅有16.6公里,仅占公路总量的8.4%,四级和等外级公路有116公里,占公路总量的58.9%。

    三、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需要。

    歌乐山、中梁山地区现辖1个街道、两个镇,区旅游(林业)局直管歌乐山森林公园,形成了4个单位共同管理的模式。由于行政主体的多头管理和分割管理,缺乏统一架构的科学管理机制和体制,各部门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从各自利益出发,有选择性地进行管理,导致管理成本较高,管理效果不佳。

    四、生态补偿政策不够完善。

    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歌乐山、中梁山地区在生态环境、地下水系及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承受了较大损失,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生态补偿政策,导致基层政府无法补偿性解决因此产生的大量民生问题。

    五、政绩考核指标不够科学。

    沙坪坝区现行指标考核体系中,仍然对中部生态保护地区与全区各街镇进行同样的经济指标评比,增大了这些地区发展经济的压力,挫伤了基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建议系统推进生态恢复工程

    加快推进歌乐山、中梁山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编制歌乐山、中梁山生态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中梁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调整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分类指标考核体系,探索建立多层次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建立新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平台。

    三、尽快实施非煤矿山关闭后的生态恢复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型现代农业。

    四、逐步关停、外迁现有工业企业,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及休闲养生产业。

推荐阅读:

冉景全:追求造林富民的“绿色梦想”

乐见张家界对接“四化两型”打造旅游精品

“塞罕坝精神”成全国林业一面旗

“十二五”吉林省林业总产值将达1400亿

编辑: 王欢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