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吕春社:绿海丹心写春秋

来源:《中国林业》杂志  作者:赵利兵 张旭东  2011/6/20 13:38:48

吕春社,一个10余万亩林场的当家人。20年前,怀揣着创造奇迹梦想的他,从当时十分红火的国营应朝铁厂,来到了每日上山刨坑栽树、巡山护林,与荒山秃岭为伴、绿海青山相依的阳城县国营林场。从此,他与绿色结下了不解之缘,书写了造绿、护绿的壮美人生。

立志寻梦

“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创造奇迹要靠我们80年代的新一辈。”1982年4月,像当时无数的青年人一样,高中毕业的吕春社伴随着《年青的朋友来相会》的优美旋律,怀着一腔热情在当时经济效益在全县数一数二的应朝铁厂当了一名令人羡慕的维修工。由于他工作肯吃苦、会动脑,很快就得到了厂领导的关注和工友们的尊重。

“他这个人有文化、脑子活,还特别能吃苦,机器房别人修不好的毛病,他只要钻研一会儿就解决了。平时喜欢看书和报纸,还讲给工人们听,当时厂里的年轻人可服他了!”一位当时和他工作过的师傅回忆起他就津津乐道。吕春社在应朝铁厂一干就是10年,一度被厂领导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20世纪80年代前的阳城县本是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绿色宜居地,但由于挖煤、炼铁、发电、烧瓷等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城乡处处空气污浊,河水散发着臭味。年轻的工人们都喜欢时髦,可是只要一穿上新衣服,不到一天就变脏了。在厂里一次义务植树活动后,吕春社听说植树造林能够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涵养净化水源,他突然萌生了要去种树造绿的念头。他的想法立刻遭到家人的反对,“厂里效益好、收入高,你管人家空气好不好、河水清不清。”然而,吕春社坚信,清新空气是人们最向往的,清清的河流不可能只存在记忆中,年轻人就应该为社会做点事。1991年5月,倔强的他在领导和工友们的挽留声中顶着家人的反对,毅然将工作从铁厂调入林场,开始了他蓝天碧水的寻梦之旅。

“栽树用手刨,护林用脚量,间伐林木用肩扛”,20世纪90年代由于林场经济和基础条件差,林场的工作可以说是苦得没边了。吕春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先后从事营林工、护林员、伐木工、场会计、副场长,一干就是13年。由于他责任心强、能够热心帮助同事、工作能力突出,1996年11月,吕春社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5月,林场选举场长时,他以绝对优势的票数被选为阳城县国有林场场长。

矢志追梦

场长的“官”不大,事儿却不少。职工穿衣吃饭,林场成长发展,都得由他张罗。刚接手场子时,正值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阶段,林场由工程前的林木采伐转为森林管护,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想做事,难上难。

吕春社想干,能干,会干,巧干。他搜肠刮肚想出的好办法,就是先找钱,为林场“强身壮体”。当时,林场收入一度困难,连职工的基本生活费都无法正常按月发放。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硬是带领大家顺应林业发展的形势,壮着胆子说服干部职工集资10万元,通过赊欠、担保等方式购买育苗和造林工程设施设备,寻找机会加大多种经营和参与社会工程造林。一方面大搞种苗培育和加大保水剂、生根粉、容器袋等造林器具销售,赚了300多万元。另一方面依托林场职工熟悉造林、育苗等专业技术的优势,抓住山西省林业六大工程实施的契机,成立了造林绿化专业队伍,专业参与社会工程造林,更大程度拓宽了林场的增收渠道。

林场第一次参加社会工程造林是为县里的一个国营煤矿周边黄砂山实施造林任务。为了使林场绿化的牌子一次性打响,赢得很好的社会声誉。吕春社带领技术员连续三天穿插在该煤矿周边荒山上进行规划设计。阳城的黄砂山,全是那种风化的黄砂岩石,别看这些地方不长好的植物,可石岩缝中的荆棘和圪针刺却是不少,每天山上下来,他都是衣服上被挂破好几个洞,手上和大腿板上扎很多棘刺,那段时间,每天晚上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给他挑棘刺。施工开始后,他和工人们一道拿上风镐在岩石上打孔,每次打孔下来他都是被震得虎口渗血、手臂酸软,但他从来没有因此退却。用他的话说:“我是他们的带头人、领头羊,只要我和他们战斗在一起,我们就能够干出出色的工程。”果然,在他的带动下,每一位工人都是干劲十足、认真细致,一天就能干出别的工程队近两天的活。造林工地有很多地方被悬崖峭壁隔开,黄砂山石质松软,不适合攀爬,往往造成这些空地无法绿化。为了追求造林的整体效果和质量,他让人用绳子吊着自己和风镐在这些地方打孔栽树。由于他的执著和认真,他的施工队造的林既整体美观,成活率又高,达到90%以上,赢得了工程单位的高度赞誉。从此,林场施工队成为阳城绿化的一个品牌,陆续被更多的工程单位邀请进行绿化,为林场创造了不菲的收入。2004年以来,林场累计参加社会各类大小工程造林100余次,造林18,000余亩,累计收入达1300余万元。

造林先护林,森林资源保护始终是林场的发展基础。有了收入,吕春社就进一步寻求银行帮助,在林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上投血本,先后投资400万元,建起1座防火瞭望台,2个中心管护站,修通10条巡查、护林道路,添置5辆防火、运水车,配备180部(件)大型防火设备。林场还建起现代化办公楼、住宅楼、仓库,增添57套现代装备,为森林管护人员全部配上GPS巡检仪,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目前,林场固定资产增加到513万余元,比他任职前净增了5倍。

每年火险多发季节,是吕春社最忙的时候。他组织职工深入林区71个行政村,实地向农民群众传播森林保护知识,营建起了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积极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吕春社与大伙搭建起了县、乡、村、站四级联动的森林管护体系。林场设立了4个森林管护站和1个托管片,管护站设4个管护责任区,各区除4名固定人员外,防火特险期还可临时招募20名管护员和县乡村站进行联防联护。他建立森林管护验收卡制度,与管护员签订了森林管护合同,严格奖惩措施,增强了管护员的责任意识。为提高管护人员综合素质,林场每年邀请林业专家前来培训,让大家普遍掌握了有关政策法规和森林管护知识。由于措施到位,林场保持了建场以来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的纪录。他领导的扑火队还帮助兄弟县市扑救火灾10余次,每次都出色完成了任务,被晋城市委、市政府授予“特别能战斗的森林消防队”荣誉称号。由于保护得力,6年来,林场有林地面积由他任职前的8.6万亩增加到了现在的9.34万亩,林场森林管护面积达到11.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74.5%上升到现在的80%。

实绩圆梦

人心齐,泰山移。林场保持长久快速发展,必须稳定职工队伍,拓展收入渠道,增强发展后劲。

在吕春社的带领下,阳城国有林场经济实力逐年增长,职工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他们不断发挥林下优势,将苗圃规模扩大到了500亩,还新建智能温室育苗大棚1栋,并且试验培育红豆杉幼苗成功,准备打造华北第一红豆杉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富裕。林副产品加工、技术服务……逐步发展,林场创收的路子越走越宽。去年,林场各项经济收入达到710万元,是他接任林场场长初期的9倍。

林场经济基础的夯实,不仅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还带动了干部职工和周边农民增收,林场先后吸纳农村闲散劳动力1820余人参与造林绿化和进行防火期临时森林管护,人均发放工资3000元。同时,还为周边农村60多名农村富余劳力提供长期就业机会,每年向签约森林管护员人均发放工资9800余元,并补助燃油补贴1300元,在职职工月工资由原来的500元增加到2400元。干部职工和当地的群众都高兴地说:“跟着吕场长,天天有梦想!”

出色的成绩,使林场多次获得省、市表彰,2006-2010年,林场先后被山西省林业厅、中共晋城市委、晋城市人民政府授予“护林防火先进单位”、“森林扑火先进单位”、“森林火灾扑救先进集体”和“林业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先后被省林业厅、晋城市人民政府、阳城县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森林防火先进个人”、“森林防火先进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丹心写春秋,造绿惠万民。如今的林场,群山显得愈发苍翠,涧水泻得更加晶莹,可谓是:“漫山绿叶雀声鸣,生机勃勃万民欣”。吕春社以造绿营绿保绿为己任,一心带领群众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使林场的队伍不断壮大,设施日益齐全,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快速增长,发展充满了后劲。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推荐阅读:

湖南辰溪千户金银花花农“抱团”闯市场

浙江:泗安苗木成了绿色“金矿” 年平均产值7亿多元

辽宁:跟着合作社种百合 每亩收益近十万

幸福像花儿一样 九台卡伦镇镇郊村农民种植鲜花奔富路

编辑: 毛怡群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