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騋:实施土壤修复工程要两头抓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骆会欣 2011/11/10 13:07:10
“如果没有肥沃的土壤,再优良的种子也难结出硕果。当前,全国土地质量迅速下降,土地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形势已经很严峻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刻不容缓。”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騋不仅在两会提案中反复提及土壤修复的迫切性,而且身体力行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大力推动“爱土工程”的实施。近日,林嘉騋接受记者采访,专门就园林绿化行业中如何实施土壤修复谈了自己的意见。
用肥用药要长远看
“农民种地原来主要是用农家肥,现在都使用化肥,表面上看,化肥见效快又干净,而且用多少有多少,但实际上用久了却发现土壤肥力降低了,只能投入更多的化肥,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林嘉騋直奔主题,对当前我国化肥用量连年猛增的现状表示担忧,他指出,当前花木种植和城市绿化一样存在化肥用得太多的问题。“我国占世界8%的耕地却消费了世界35%的化学肥料,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2.8倍。”除化肥外,农药的使用问题也很严重,过量的化学农药使用以及利用效率偏低的使用方法加重了土壤污染。”我国现在仍普遍采用大水量粗雾喷洒法,农药有效利用率只有10%-30%,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平均水平。“林嘉騋指出,现在城市绿地虽然建设得越来越多,但很多树木长得并不好,北京环路上很多壮年树出现了未老先衰的症状,树顶都枯了。他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土壤质量问题,国家应该在绿地建设和养护过程中制定严格的用肥用药标准,把眼光放远些,倡导生物有机肥以及生物农药的使用,尽量减少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在这方面,国家可制定一些政策,对新型环保肥料和农药的生产厂家予以适当补贴,以项目扶持和项目示范来推动环保型肥药的使用。
爱土工程要抓两头
很多园林绿地是建设在建筑渣地、盐碱地以及重金属污染的废弃矿地,在这种立地条件下进行绿化建设,更需要首先对土壤进行改良和修复。“爱土工程,科学的说法应该是土壤修复工程,就是通过科学技术措施把被污染的土地恢复到原生态,这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开展的一个产业扶贫项目,目前还在起步阶段。”作为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执行副会长,林嘉騋首先倡导在全国开展爱土工程。“这不是哪个部门能独立推动的事,也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爱土工程具体实施方面林嘉騋提出了抓两头的工作思路,一头是抓专家和技术,团结全国科研院所的一批专家,由他们对土壤修复中的难题进行科技攻坚,从他们研发出的技术和产品进行遴选,试点通过后再进行推广。林嘉騋说,从他们遴选的产品和技术看,国内的好产品、好技术很多,各有各的特点和优点,如针对盐碱地改良的微生物菌肥、有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富集植物等等,只是这些技术和产品还没有推向市场,需要进行产业化运作。二是抓终端,抓应用。好的产品和技术只有市场认可才可能推广开来,协会将通过开展一系列培训,首先让人们对土壤生态修复的理念有个正确认识,然后就是对产品和技术的使用能够较好的把握。只有把两头沟通好了,专家的产品和技术才能真正落地,爱土工程才能在科技指导下顺利开展。
推荐阅读:
园林景观提升楼盘附加值 渐成楼盘销售推动力
苗木价格上涨引来不法分子偷剪路边龙柏
临沭农民:科学种植大棚花卉走上增收致富路
王永康:他造就了“常州盆景的活名片”
编辑: 毛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