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代建红的“生态修复工程”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高立峰 李伟英 2011/11/25 13:26:19
河南省渑池县在连续下了20多天雨后终于见了晴天。地上刚起点干皮儿,家住渑池县城关镇峪沟村代家组的代建红就立刻忙碌了起来。一大早,他就拉着一车核桃苗赶到村东头的核桃地里,抢墒补栽核桃苗。
“自从2008年电厂关停后,电厂征占用我村的尾矿库地也不再使用了。今年3月份,镇政府对这块地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村里一商量,决定栽上核桃树。前半年持续干旱,死了不少苗,现在趁着有墒,补栽一下……”满手泥浆的老代乐呵呵地说。
据同行的林业部门同志介绍,这个核桃基地的前身是个尾矿库,今年渑池县决定对其进行生态修复。渑池县国土局投资8万余元对尾矿库进行复耕改造,从别处运土进行客土回填,新增耕地面积120余亩,土壤厚度80厘米-100厘米,基本达到了可耕地的标准。3月份城关镇政府在此建立生态修复示范点,采取政府补贴、义务栽植的方式,先后投资10万元,在渑池县林业局的技术指导下,引进中林1号、辽核1号优质核桃苗近6千余株,栽植面积100多亩。
“2010年前,我们附近的几个村子可是受尽了这个露天尾矿库的罪,坑里面堆满了电厂烧过的煤粉灰渣,特别是冬春两季刮大风时,方圆几里地全是灰蒙蒙一片,附近的几个村的群众都不敢出门。今年县里对它进行了治理,你还别说,现在不管刮再大的风,也没有尘暴了,群众高兴得很!后来村里商量决定种核桃,大伙儿让我负责栽树管理,也希望能有点经济效益,这也算是我的“生态修复工程”吧,我可得好好干……”。说到这儿,老代一脸的自豪。
据了解,2010年来,素有豫西“百里煤城”之称的渑池县提出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对辖区内的近百个废弃煤、铝、铁等矿山,进行了生态修复整治,组织宗教人士、企业矿主、驻渑部队和新婚夫妇等群体,营造“新婚林”、“爱国林”、“三八林”、“林政执法林”等生态修复林近3000余亩,迅速掀起了生态修复高潮。
推荐阅读:
湖北:鲜花种植让团风农民有“钱图”
太湖花都容器苗市场引领苗木产业转型升级
甘肃红古区:花卉种植“闯”出大市场
苏浙6地被授于中国花木之乡
编辑: 毛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