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曾炳山:试管里播撒新绿

来源:互联网  2011/12/30 14:45:58

曾炳山:试管里播撒新绿

在地里播下种子,几度春秋长大成材,树木都是这样生长。但是在曾炳山的手中,树木的生命却始于一支试管。

曾炳山是一位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专家。这项技术通过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经人工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的种苗,具有品质稳定、生长周期短、管理方便的优点,是一种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优质种苗的新方法。

1991年,曾炳山研究生毕业后,就开始了植物组培技术研究。突破一个树种的组培技术和良种繁育是一项浩大、繁琐的工程。挑选植株,需要种下5000多棵树,从中选出20棵至30棵高大的,经过初次组培、试种后,再从这20多号中选出3个至5个号进行中试。整个过程历时10余年,直到培育出基因最优良、遗传性状最稳定的优良品种,并组培繁育和推广种植。而每次组培,单单需要添加的营养成分等就有50多种,成分的浓度从0.01mg/L至30000mg/L不等,只能一点点摸索。

有时候,还需要一些有悖常规的方法。进行柚木组培时,曾炳山发现它在试管中生长一段时间后总会变得近乎透明,出现“玻璃化”。他灵机一动,干脆让其长到近10厘米,再切成3节至4节,经培育后仍然能生成3个至4个芽苗,这一步为柚木组培奠定了基础。就这样,20多年来,曾炳山和他的团队经历过无数次尝试,成功突破了相思、桉树、柚木、棕榈藤、南洋楹等树种的组培技术。

现在,每天早上曾炳山到单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实验室看看他心爱的小苗。他说,看着一排排架子,一个个透明的小瓶子,还有那里面生长着的一簇簇新绿,就仿佛看到了它们长成大树、枝繁叶茂的样子。

在繁育推广林木良种的同时,曾炳山也毫不保留地向广大林农传授林木栽培技术。他的手机就像一部咨询热线,80%的电话来自田间地头,话筒那头有时是一位焦急的老乡想要问问树木又得了什么病,有时是勤劳的林农想要请教肥料有没有用对。一传十、十传百,周边地区的林农都知道热林所有个曾炳山,也知道了有问题可以拨打“曾炳山热线”。

忙的时候,曾炳山每个星期要下乡两三次,传授林木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8年下来,他的足迹遍布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的120多个县区。热林所的同事给曾炳山算过一笔账,他指导过的林木覆盖面积达200多万亩,以每亩减少损失或增加收益100元计算,产生经济效益2亿多元。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曾炳山现被聘任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林木组培快繁与基因工程专家、热带林木快繁与转基因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林业局的科技特派员,还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

“这些都不算什么,我获得的最高奖,奖品重10多公斤!”曾炳山自豪地告诉记者。那是2006年,广东省三水县一位姓刘的林农种的近400亩桉树,出现了老叶变红,县林业局技术员认为是青枯病,需要砍树。刘老汉辗转给曾炳山打来电话,听说90%的树木都有变红迹象,但没有一棵枯死,曾炳山立即判断这不是青枯病,有可能是缺磷肥。他第二天就赶到刘老汉家,指导补肥,还教了刘老汉一些种树的小窍门。临行时,刘老汉坚持把一个10多公斤重的大冬瓜送给了曾炳山。

曾炳山觉得,大冬瓜里有着老乡沉甸甸的情谊,“我生长在江西井冈山,对山里的树、山里的人,有着说不出的亲近。为老乡们解决困难,他们的一声声感谢就是支持我的动力,他们的情谊才是我最有分量的荣誉!”

推荐阅读:

清流成立鑫光苗木专业合作社 带领苗农共同致富

河南:中牟小小杨芽成林农增收的宝贝

广州:花农漏夜投标 14980元诞生“标王”

广东:投资盆景罗汉松 放长线钓大鱼

编辑: 郁金香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