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梨成品花市场走势在2011年下半年出现转折,从2009年至2010年的“牛市”,转向供大于求的销售艰难期,并在2012年宵集中表现为极度疲软的销售态势,业界普遍认为,未来两三年,凤梨市场仍将在低迷期徘徊。市场经济下,无论做哪行总有风险,凤梨今日格局其实早已埋下伏笔。本报过去3年对凤梨市场变化进行了持续追踪,并及时提出预警,大多得到现实的印证。现作一回顾,以便业内人士从中思考应对之策。
回顾篇:扩量中危机“潜伏”
种苗热销彰显产业快速扩张
最近一轮的种苗热销当追溯到2009年下半年,当时初见种植商订不到种苗的端倪,成为苗市走红的起点,而这一波“苗市热浪”一直延续至今。种苗市场如何紧俏?我报持续追踪的报道,逐一记录了这一变化历程———
2010年2月,《凤梨种苗销售牛市早现———主流供应商本年度凤梨种苗基本订购一空》:“从Ep、德鲁仕、康巴克三大凤梨种苗供应公司了解到,供应2010年的凤梨种苗已基本被订购,尤其是主流品种缺货明显……除了本土化生产的世界三大品牌公司凤梨种苗暂时告罄外,国内其他凤梨种苗生产企业为2010年储备的种苗,也在短时间内被客户瓜分。”
2010年5月,继续跟踪报道的《来年凤梨种苗提前集中"出嫁"》,种苗紧俏再度体现;2011年4月,《凤梨种苗延续热销之势》:“2011年可以出圃的主流品种基本已花落各家,预计这一紧缺状况将在2012年得到缓解……除了三大种苗供应商提供的种苗外,国内自繁凤梨种苗的数量也正以不小的幅度増长。”
持续两年多的订苗热直到今年才见降温。2012年2月,《凤梨种苗:品种趋多元苗市趋冷静》报道:“据种苗供应商介绍,2012年种苗预定中,主流品种早已被钦点,缺口依然存在;部分品种已启动2013年的预定……但订苗趋势相比过去两年,出现缓和。”
成品起伏品质价格紧密挂钩
在种苗供应持续保持缺口高位的同时,成品花市场的走势,也备受关注,起伏自现———
2009年凤梨成品基本全线“飘红”。在《凤梨高品质供不应求波动中价格上扬》报道中,如实描述:“纵观2009年全国凤梨销售,价格波动不大,除六七月份的销售淡季外,全年价格都趋上涨。更有批发商调侃‘如果今年谁卖凤梨不挣钱,不如回家去种田’,足以体现2009年凤梨销售的良好势头。”
2010年凤梨市场需求长势强于成品上市量,销售依然乐观。但在2010年底和2011年宵的交接时段,凤梨成品销售显现旺市走低的端倪。在盘点2011年宵凤梨市场的报道中这样评述:“2011年宵凤梨市场销售相比去年要吃力一些,全国花卉市场年宵销售启动明显延后,整体来看销量较去年年宵相比有所增长,个别地区后期出现价格小幅下滑,高品质凤梨仍然成为经销商争抢的对象。”
2011年宵后的成品市场,上半年和下半年出现极大反差,前期以不错的价格维稳市场供需,甚至在部分月份出现缺货,但自国庆中秋销售遇冷后,一直到年底,整体“看跌”。在2011年11月下旬的《年宵凤梨增量引价格玄机》中,不容乐观的行情已经显现:“供应总量明显增加,是不争的事实……供应企业普遍认为,有信心但也不盲目乐观,预估元旦前后,凤梨可能出现价格战。”
除了成品市场行情,各地成品产量的变化也被频频提及。每年全国年宵花的调查,最直观地体现了行业成品供应量的上升态势,不仅如此,《青州凤梨生产连跳数级》、《西昌凤梨生产快速扩张》等,也反映了区域供需格局的变化。
在苗市的火爆和成品市场的起伏中,品质和价格的关系,则被业内一次次地强调———
2009年12月,我报《年宵凤梨总量减少级价差拉大》的报道中,首次出现凤梨成品价“破10”的记载;2010年、2011年关于品质重要性的报道持续跟进:《今夏高品质凤梨普遍缺货》、《凤梨高品质供不应求波动中价格上扬》、《用低成本生产高质量凤梨》等。
2012年宵,凤梨市场供过于求走势出现“爆发”,盘点报道《凤梨供大于求部分价格触底》中称:“‘不乐观’、‘受阻’、‘冷冬’、‘较差’、‘平淡’等标签,都成了各地经销商对这个年宵凤梨销售的表述……凤梨普遍降价20%至30%,而‘红星’更是价格直线下滑。”
展望篇:维稳调整抓品质
2012年宵凤梨成品市场遭遇“滑铁卢”后,业内人士大多认为,这一轮凤梨“喘息”可能需要3年左右。“凤梨种植门槛相对较低,市场波动频率与剧烈程度会比红掌来得大,但是当前生产商的品种结构选择余地太少,大宗产品就是如红掌、凤梨、蝴蝶兰,而生产的规模与温室建设却日见膨大,终端广大市民接受的引导又太少,凤梨产业可能会有相当一段时间的低迷。”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立思分析。
量:维稳是主调
凤梨生产领头企业在面对这一波低潮时,大多还比较冷静和乐观。高新园艺梅庆超表示,公司近几年仍将保持年产200万盆的产量,但对品质和成本控制会更重视。农青公司北京负责人孔祥发也表示,公司这几年凤梨上量较快,目前上海、北京、海南三地的成品年产量达到100万至120万盆,今后几年半成品和成品量按公司的发展步调只增不减。维稳中做出调整则是不少凤梨企业的态度。产品结构调整,是一部分品种多元化生产企业率先做出的应对之策。对于凤梨市场的波动,有人早已预见并提前做出了调整。北京盛芳园花卉种植基地是北方重要的凤梨、红掌、竹芋等生产商,但在2011年和2012年的两个年宵中,记者发现公司凤梨的上市量都不大,仅三五万盆的备货。基地经理潘庆辉表示,对于凤梨市场的现状,公司早从前两年行业苗市的发展势头中瞧出端倪,因此从大前年凤梨“旺市”就开始一直压缩产量,在2011年下半年两次公司例会后,又果断做出决定,大幅减少凤梨、竹芋的生产量,而把更多精力放在公司产销把握度更大的红掌上面。这让公司几乎没有受到凤梨市场波动的影响。
2012年宵过后,不少企业也流露出凤梨减量或控量的意向。江苏新春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春直接认为:“这几年,降低产量才赚钱。”北京彩冰花园艺有限公司凤梨质量广受认可,总经理于号兵也表示,目前2012年和2013年种植的凤梨种苗已经订下,总量将不再增加,2013年后打算先进入稳定生产期,把重心从规模扩大转向品质提升和成本控制。
质:规避风险的王牌
然而,相对减量和控量,品质提升显得更为重要。Ep销售经理张伟东举例,很多人认为南方生产的凤梨卖不出好价钱,但公司一个广东韶关的客户,种植的‘红星’批到28元至30元,‘火炬’达到48元,可见,只要品质好,利润还是有保障的。
也许,很多种植者认为,减量可操作,而品质提升不好操作,不确定因素太多。其实,与其抱怨,不如着手去解决现实中的一个个问题。对此,品质大有提升的企业也给业内树立了典范。北京盛芳园花卉种植基地这两年产品从定位到质量,都有显著提升,潘庆辉表示,这离不开公司的团队建设。他强调“认识”的改变,觉得目前行业对团队的打造不够成熟,对员工的培训几乎等于零,事实上,培训对团队执行力的提升有显著效果,公司这两年十分重视管理层的“充电”和员工的培训,多次请业内的技术专家到公司讲授生产技术,技术铺垫日渐全面。前不久,潘庆辉自己订了一份专门讲管理技巧的手机报,发现内容不错,他就推荐给员工也订手机报,通过日常随时的学习,来逐步树立职场的“正确思维”。
团队建设中,领导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一家广东的企业,最初,投资人把生产和销售全权放手,通过高薪聘期主管来打理,但经营中问题多多,产品质量也只是差强人意,后来这个投资人开始参与到公司各部门的具体事件中,不完全依靠他人,公司的管理很快就有了变化,产品上市的价格也比原先提升了几个级别。为此,对于花卉行业,领导人亲力亲为到团队的建设中,尤其在团队建设前期,还是很有必要的。
业界快评凤梨2012
广东高新园艺总经理梅庆超:
2012年,凤梨半成品将遭遇危险,一些采购半成品的小户“船小好调头”,会减少需求。
Ep销售经理张伟东:
生产不要老跟风,如果2013年、2014年全国都是‘平头红’让人害怕,建议兼顾莺歌、火炬。
德鲁仕销售经理张旭:
全种‘平头红’很危险。建议合理对待产品利润,合理计算单位面积产出。
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立思:
凤梨在南方地区受气候影响,除了年尾,其它季节出来的产品品质不具备优势,由于大厂家都没有加温,年后的自然开花率会非常高,必须节前集中出货,因此,我认为北方地区应多些日常消费的上市量,避开南方年尾的上市高峰。
昆明安祖花园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钦:
常规凤梨生产成10厘米至12厘米盆径,将是方向。
北京农青园艺经理孔祥发:
北方凤梨市场仍有的做,我看好北方市场,关键是品质。
北京盛芳园基地经理潘庆辉:
今年凤梨市场不行,量太多。北方市场受成本压力大,也不容乐观。
推荐阅读:
水培花卉加盟业务骗术揭秘
王大庄:云南山茶还应更多色香形
苗圃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李元:苗圃能否“反向引领”设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