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陈金才:花卉文化创意产业点“花”成“金”

来源:人民网  2012/3/27 15:24:57

“文化创意,真是点‘花’成金阿,你们看看,我们家培育的‘瀑布型’、‘游龙型’等杜鹃花多么漂亮、多么楚楚动人呀!当然啰,我们家的造型杜鹃花之所以能培育成功,花圃能有今天的发展规模,多亏了干部的帮助。”3月20日,在漳平市永福针中心镇西山村陈阿红的花圃,种植户陈阿红一说到花卉文化创意工程带来的实惠,便满脸高兴地说道。 

村委会主任十几年的“种花经” 

西山村村委会主任陈金才1983年从部队退伍回乡后,看上了永福镇历来有种植花卉的传统,与适宜种植花卉的土壤与气候条件。依靠推销花卉赚取的10余万元,1995年他开始尝试种植杜鹃。“但受当时市场和技术的影响,我仅种了1亩多,品种比较单一,效益也很一般。”一说起近20年来的种花创业经历,陈金才感慨良多,继续说道:“自从漳平市和永福镇分别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花木之乡”和“中国杜鹃花之乡”称号之后,伴随着市财政不断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扶持和科技投入,让我们花农看到了希望。为抢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通过银行贷款融资了20多万元,把杜鹃花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5亩,并一心扑在花卉种植专心种花,不断培育新品杜鹃,使得我的花卉新品种得以占据一席市场。” 

但后来伴随着永福镇种植杜鹃花的人越来越多,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而品种却一直没有改良,传统的“蘑菇型”杜鹃花价格一直走下坡路,一盆杜鹃花价格由原来的几百元下降到几十元,甚至跌至几块钱。到了2003年,陈金才15亩的杜鹃花,一年下来收入也仅几万元,扣除成本,仅够一家人一年的开销而己。 

西山村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村委主任陈金才多次组织村里的花农外出考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引进先进养花技术。陈金才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在自己的花圃里把原来准备低价出售的杜鹃花拿来作花卉文化创意“试验田”,对原有的形状进行生产技术改造,使传统的“蘑菇型”变成“悬崖型”“瀑布型”“游龙型”“花篮型”“宝塔型”以及“招财进宝”、“高山流水”等造型。经过3年的苦心钻研和精心培育,陈金才的造型杜鹃花终于培育成功。2005年,外地花商在永福看到他的杜鹃花造型独特,当下就用高价定购他的造型杜鹃花。仅2005年陈金才就收入100多万元,由他培育出的宝塔杜鹃、游龙杜鹃等造型优美的杜鹃花,让永福杜鹃在全国花卉市场上大放异彩。 

“ 自从尝到花卉文化创意的甜头之后,我便铆足了劲,开始扩大种植面积,将原来的15亩扩大到现在的100多亩,还创办了金兴园艺公司,并对新增种植洋茶花、香茶花、桂花、罗汉松、竹柏、八角金盘等花卉品种也进行花卉文化创意实验,产品远销全国大中城市及东南亚等地区,成了永福镇的种花大户之一。”陈金才笑呵呵地对笔者说道。 

致富不忘乡亲,西山村杜鹃花飘香争艳 

陈金才致富后不忘村民,他总是无私帮助村民共同实施花卉文化创意工程,做大做强西山村的花卉产业,他主动加强与省花协、农科院、农林大及省外的一些大专院校及台湾公司、境外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引用新品种、实施花卉文化创意工程,引导花农培养精品花卉。此外,他还经常召集花农、村民到他的园艺场,引导种植户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指导花农进行花卉文化创意,帮助花农解决部分资金问题。西山村的村民在陈金才的指导下利用优质花苗和各种技术生产创造了形式各异的造型杜鹃。据了解,近年来陈金才先后带动了641户花农转变培育方式,让他们在实施花卉文化创意工程中共同致富,共同受益。 

“花卉文化创意打响了‘永福花乡’的品牌,让永福花卉产业得以迅猛发展,‘漳平花木’和‘永福杜鹃’两个品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花卉界人士的认可,现在,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你们,我们村600多户村民,共种植了1500多亩花卉,其中70%以上是杜鹃花,销往全国各地。如今的永福杜鹃花已占据了全国70%以上的销售份额,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杜鹃花生产基地。”面对笔者,陈金才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前几年,为更好地把永福花卉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由我牵头,村里成立了一支专职的花卉营销队伍,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建立花卉营销基地和营销网点,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将花卉产品打入日韩、欧美等地。此外,村里还成立了杜鹃花科技合作社,把全村和周边的花农吸收为会员,通过合作社的统一协调、指导,实现信息、新品种、造型技术的互通,既避免形成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又让大家提高产品的层次,实现优质优价和增收的目的。未来几年,西山村将以‘中国杜鹃花之乡’这一品牌为载体,以花卉文化创意事业为依托,充分运作好杜鹃花科技合作社,挖掘整合好花乡文化资源,通过不断提升永福‘十里花街’建设内涵,建造现代花卉园及富有特色的休闲娱乐观赏园,继续为花农创收增添新途径。”陈金才涛涛不绝地对笔者和盘托出了西山村花卉产业迅速发展的远景。 

推荐阅读:

花香漫高原—记大步向前的西藏花卉产业

连云港苗木大户马善花不惑之年创业走上致富路

用网络订花辅助门店销售

刘若瓦:花店如何拓展丧葬花业务

编辑: 郁金香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