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
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就是一部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的历史。在很多有经验的人眼里,种树,就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之策,有了树,这片被侵蚀的伤痕累累的红土地才有了新的希望。
“长汀哪里苦,河田加策武;河田哪里穷,朱溪罗碧丛。”因为水土流失,河田镇在长汀乃至整个福建都是一个鼎鼎有名的地方。这首广为流传的打油诗背后,是水土流失留给这个小镇的深深烙印。
河田镇原名柳村,历史上曾是山清水秀、绿柳成荫、土地肥沃的地方。后来,因为严重的水土流失,河与田连成一片,柳村无柳,河比田高,柳村变为河田,诗情画意逐渐被残酷的生存现实取代。
从上世纪80年代,河田将造林绿化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创造了“等高草灌带”种植法、“老头松”改造、草灌乔混交等造林方法,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造林,为土壤侵蚀严重的红土地披上了绿装,也让粮食生产的重灾区变成了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4月1日早上8点,记者在河田镇上街村见到全国种粮大户傅木清时,他已在水稻秧圃里劳作了两个多小时,嫩绿的秧苗已经有10多公分高,再有一个星期就将下地。
“我们成立了远丰优质稻合作社,承包了3000多亩耕地种植水稻,去年上缴国家2000多吨稻米,有400多万元的纯收入。”傅木清告诉记者。
傅木清是从2007年开始带着村民们大面积承包土地种植水稻的,他说是山上越来越多的绿色让他下了决心。“以前肯定不敢承包,山上没有树,河里没有水,一遇到灾害颗粒无收,我就因为争水跟人打过架。现在,你去看看,漫山遍野的绿色,哪条河、哪个沟都是水,我承包土地种水稻当然有信心。”傅木清说,以前种粮亩产也就500斤左右,现在平均每亩有900斤。
一个星期前,傅木清等种粮大户们刚刚前往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种植了树木。与其他地方的粮农不同,长汀的粮农通常将植树造林看作一个农年的开始,因为他们深知:没有树木,粮食的稳产高产就成了妄想。
造林让山肥水美田丰人富
持续不断的造林绿化,长汀,这块红土地上的百年绿色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目前,长汀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8万亩,有9个乡镇、22个小流域、118个村、21万人得到实惠。山河披绿装,长汀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山肥、水美、田丰、人富”,逐渐取代着人们对长汀传统印象中的“山光、水浊、田瘦、人穷”。
与河田一样,三洲乡曾是长汀水土流失的重灾区,流失面积占山地总面积的53%,沟壑纵横,红色花岗岩沙粒裸露,在阳光照射下发出刺眼的红光。
1993年,长汀县林业局开始在三洲水土流失区试种杨梅取得成功。2000年至2004年,县林业局发动全体职工在三洲种植了8000多亩杨梅,总结出“早种、重剪、深栽、覆盖、套种”十字经验,对农户进行种植培训,还将种植的杨梅林委托或承包给当地群众经营,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三洲也成了闻名的“海西杨梅之乡”。
“种杨梅之前,山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送给村民种都没人要。”三洲乡三洲村村民黄金养指着自家生长旺盛的杨梅林说。他从2000年开始陆续承包了500多亩杨梅,是村里的杨梅种植大户,目前仅杨梅收入每年就有几十万元。
黄金养告诉记者,目前三洲村种植杨梅在5亩以上的超过100户,全村197户人家全部都种植了杨梅,是酸酸的杨梅让村民们过上了甜甜的生活。“现在我计划把女儿从英国每年邮寄给我的养老钱也投入到山上,种杨梅、种茶叶,治理水土流失,也趁着经济发展的大好时候多赚些钱。”黄金养说。
“1983年-1999年,共安排长汀林业资金776.5万元,2000年以来安排了1.53亿元,主要用于长汀的植树造林、水土流失治理。”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王宜美介绍,大量造林绿化资金的投入,成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力量,也为长汀百姓的增收致富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进则全胜 不进则退
大雨过后,汀江的各条支流会分成两种不同的颜色:在绿树环绕,森林覆盖率高的初步治理区,河水清澈,润泽大地;在植被稀疏,仍然尚待治理的水土流失区,河水呈现暗红色,裹挟着泥沙流向远处。
两种色彩,分别代表着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已经做了和仍需要做的工作。
今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就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重要批示: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经过十余年的艰辛努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艰巨的任务。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上,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这既是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最新要求和殷切希望。
长汀县林业局局长巫成火告诉记者,在新一轮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林业将从两方面着手:在117.8万亩初步治理区,强化森林经营,强化封山育林,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森林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在48.37万亩未治理的水土流失区,突出抓好植树造林、中幼林抚育,改良山地果园,种植油茶、毛竹等,加快林业工程建设步伐。
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将加大对长汀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长汀对大面积的中幼龄林进行抚育改造,支持长汀发展油茶、毛竹、银杏、板栗、杨梅等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经济,支持长汀的林木种苗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林业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推荐阅读:
山东寿光: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盐碱地建4A景区
江苏盱眙:山水名城的绿色“勋章”
陕西省退耕还林固碳释氧生态效益显著
河南:林下经济激发生态中原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