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内蒙古:“愚娘”34年治沙 种树种草累计10余万亩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12/7/26 17:09:30

1978年,井玉琴带着一家人在十三里套社承包了1万亩荒沙地,开始了与风沙的抗争。34年过去了,曾经风沙肆虐的沙地早已变成初具规模的“绿洲”。井玉琴说:“这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有意义的事儿。”

毛乌素“愚娘”

十三里套社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自然环境恶劣,那里有一片几乎寸草不生的大沙地毛乌素沙地。“每到春冬两季,黄风就呼呼地刮起来,严重的时候伸手不见五指。”回忆起刚到十三里套社时的场景,井玉琴至今仍心有余悸。

井玉琴家原本住在上海庙镇沙章图村,丈夫王新是当地林场场长,小两口子的日子过得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还十分安稳。然而,当时24岁的井玉琴说服王新做出了一个让大家吃惊的决定,他们打算搬到十三里套的“沙窝窝”里去承包沙地。

这个消息传开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井玉琴有病呀,扔了砖房住土房,到"沙窝窝"里折腾个甚?”一些亲戚也劝说:“那么大的沙地,啥时候能治好?就是个白受累。”

回想起当年的决定,井玉琴说,“其实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年轻气盛嘛,就是想在一片沙地上干出点儿事业来,把沙治住。”倔强的井玉琴最后还是放弃了四间砖瓦房,搬进了沙窝子里的土坯房,锅碗瓢盆一放,就算安营扎寨了。

井玉琴笑着说:“后来好多人说我这是"愚公精神",我看还是叫"愚娘"更合适。”然而,当年意气风发的她还并不知道自己要为“愚娘”这个头衔付出多大的辛苦与代价。

“愚娘”不好当

为了治沙种树,井玉琴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1万多元买回了网围栏。她和王新两个人在沙地上一米一米地搞围封。

几个月下来,一共围了2000多亩流动沙地,而井玉琴也累得变了一个人,“嘴上起了很多大泡,脸上、身上全都暴了皮,手上也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我老公也一度累得躺在炕上不能动弹。”

然而,井玉琴和王新没有想到的是,刚刚围封好的沙地被一场狂风完全破坏了。“大风过后,1米多高的木桩全埋到沙里了,网围栏也不见了,那可真是欲哭无泪啊。”井玉琴只好咬着牙,把木桩一个一个地扒出来再埋牢固。

种树苗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去苗圃要赶100多里路,没有公路,只能用毛驴车。”栽树苗的时候,经常是风餐露宿。“渴了喝口凉开水,饿了吃点儿炒米,每天都起早贪黑的。”回忆起种树苗的经历,井玉琴很怀念自己年轻时精力旺盛的状态。

她说,第一次一共栽种了2万多株树苗,“当时看着一大片栽好的苗子,心里充满了绿色的希望。”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大风无情地摧残着那一片“绿色希望”,很多辛苦栽种的树苗多次被大风连根拔起。“没办法,万事开头难,只能硬着头皮重新补种。”

直到三四年之后,茫茫沙海中才终于见到了一片绿色。这片绿色来之不易,井玉琴曾经差点儿牺牲在这片沙地上。有一次她得了急性肾炎,“去了好几家医院也没治好,看病的钱也花光了,只能回家干熬着。谁知回家后我扛过去了,又过了一年就能下地干活了。”

想想当年吃的苦、遭的罪,这位倔强的女子说:“这"愚娘"可真是不好当。这里治沙太难了,但当时要真就中途放弃了,我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愚娘”变“治沙能手”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井玉琴总结出了很多治沙种树的经验:“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沙坑杨树沙畔柳,花棒羊柴上沙丘”等种树方法被她运用得得心应手。

她说:“治沙得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退封造并举。”这些实践总结在治沙造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有效遏制了沙漠流动,而且提高了树种成活率。

34年来,井玉琴在万亩沙地上种植了麻黄、柠条、沙柳、杨树、沙蒿等,一个林草相间的绿洲已在毛乌苏沙地上初具规模。

现如今,井玉琴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治沙能手”,十三里套社的60多户居民也被她的事迹感动,纷纷主动加入治沙种树的行列。几年间,井玉琴和当地居民已累计种树种草10余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环境。

推荐阅读:

叶贤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花卉苗木产业

赵有明:岩石上凿坑植树 愿将余生献荒山

安徽:合肥歇夏苗农忙充电或调查行情变化

李铁:中国城镇化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要素

编辑: 三叶草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