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清,绿意满城,水在城中,人在景中……近年来,淮安的生态面貌日益变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这座古老而又青春的城市也披上了生机盎然的新装。“绿色”逐渐让淮安人的生活变得更清新,在这里,生态文明,成为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发展主题。
树立“绿色”理念
看天空蓝不蓝、流水清不清、老百姓的口袋鼓不鼓。市委书记刘永忠所言的“三看”在淮安市已成为检验和衡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形象要求和具体实践。“环境是发展的战略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秉持这一理念,淮安市在全力补上“经济发展课”同时,坚决走好“生态文明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经济绿色增长。
转方式既是发展的主线,也是环境保护的治本之策。淮安市确立一手抓经济总量扩张、一手抓产业转型升级的“两手抓”基本思路,提出靠扩大开放、靠科技创新、靠人才支撑的“三靠”策略,充分借助各类高端优质资源打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改造,努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规模高效农业为基础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盐化工新材料、IT、特钢、节能环保、食品五大千亿元主导产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软件和服务外包四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在第七届全国城市品牌大会上荣获“中国新盐都”称号,初步形成富有淮安特色的工业体系。
为有效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淮安市严格把好“三关”——项目准入关、环保设施建设关和污染排放关。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在招商中坚持做到“三个绝不”,即绝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宁可招不到商、引不到资也绝不把污染项目引到淮安,绝不能为了领导干部的所谓政绩而给老百姓带来长远的灾难和祸害。近年来,淮安市依法劝阻了300多个污染严重项目进入淮安,成功引进一批规模大、综合效益好的“顶天立地”型大项目和“一步登天”型好项目,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淮安市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省级开发区和各类特色园区建设中均实施了区域规划环评,做到了环保基础设施与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切实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十一五”期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削减率分别达16.1%和11.1%;关闭小化工企业66户,关闭率江苏省第一;综合治理483家超标排放的重点污染源,关停、淘汰106家治理不达标的企业或生产线。
创建“绿色”城市
创建一个“绿色”的城市,是淮安人的梦想。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淮安市紧紧扭住“一个抓手”,即大力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把开展生态环保创建活动作为重要抓手,以创建整合各类资源,以创建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创建解决生态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2002年开始,淮安市启动开展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历经全市上下9年艰苦奋斗,于2010年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新指标体系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的地级市,并被国家环保部作为全国创模新指标体系考核的样板。
在“十二五”发展新阶段,淮安市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确立了“实现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和“总量翻一番、财政超千亿、建成生态市、全面达小康”的“1+4”发展目标。在苏北率先建成生态市成为淮安市继创模之后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抓手。
在创建过程中,淮安市坚持“三个结合”、“三个并重”,走出了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生态创建之路。“三个结合”,即:坚持把生态市创建与加快经济发展相结合,努力实现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共同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坚持把生态市创建与彰显城市特色相结合,按照“组团相间、生态相连”的城建要求,注重把自然引入城市,把生态融入城市,打造清秀亮丽的生态水城。坚持把生态市创建与提升群众幸福感相结合,加大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让来到淮安和生活在淮安的人能够享受到舒心惬意的生态环境。“三个并重”,即:突出夯实基础与打造亮点并重。注重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基础上,积极开展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县创建,同时着力培育亮点、打造品牌,努力推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生态典型,不断提升生态市建设工作水平。突出源头控制与全面整治并重。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活动,重拳出击,铁腕治污,始终保持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高压态势。突出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并重。既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确保“十二五”期间生态建设投入达到国家要求,又注重建章立制,确保创建工作长效推进。
目前,生态市创建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全市各县(区)、各乡镇均已全面推进生态县区、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金湖县、清浦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区)在苏北率先通过省级技术评估,累计有45个乡镇申创国家级生态乡镇通过省级现场考核待环保部复核命名、68个乡镇申创省级生态乡镇通过现场考核,建成594个市级以上生态村。
感受“绿色”生活
生态建设需要全市人民参与,生态建设的成果同样要让全市人民共享。在淮安市,群众性绿色活动,同样方兴未艾。每一个淮安人都是“绿色”生活的创建者、受惠者。
公众参与机制,在生态市创建的过程中牢固树立。淮安市坚持全民参与的导向,广泛宣传,大力发动,全方位提高市民环保参与度。淮安市将每月28日设为全市环境安全日,是全国唯一设立环境安全日的地级市,通过深入普及环保知识,使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
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机关、绿色企业……“十二大绿色”创建活动,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环境保护氛围。2011年,全市创建省级绿色社区10家、省级绿色学校10所、市级绿色社区37家、市级绿色学校15所。“上海路社区”获环保部和美国环保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远洋环保社区范例奖、越河社区获首届远洋环保社区二等奖,富丽社区、朝阳社区、向阳社区和城西社区获首届远洋环保社区三等奖。
淮安市深入实施“千企助千村,共建生态市”主题活动,全市1500多家骨干企业与116个乡镇、1396个村全部结成生态共建对子,累计捐资捐物6000多万元。通过企业、乡(镇)、村共建,促进城乡互动、镇村企双赢,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良好的生态滋润着我们的生活。近年来,淮安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逐年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201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1天、优良率为93.4%,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划标准,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2011年环保部通报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淮安市名列全省第四,一个山青水秀的新淮安,正引领着人们不断向前。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过去的五年中,无论是生态经济发展,还是生态环境优化、生态文化培育,淮安市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放眼未来,我们坚信,生态文明必将润泽淮安的每一寸土地。
推荐阅读:
四川省达州市六举措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
江苏沭阳:猪舍“别墅化” 种花木成百万富翁
黑龙江:鹤岗16项绿化工程扮靓生态新城
甘肃:“三大工程”绘就陇西绿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