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兴安岭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开发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大兴安岭培育特色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林区职工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林下经济的发展壮大,对于培养大兴安岭林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大兴安岭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兴安岭林下经济资源储量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目前可利用林下资源面积为166万公顷,各类山野产品年平均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在这些植物资源中,野生蓝莓、北药、食用菌等林下资源储量丰富,市场交易量大。药用植物大约有600余种,储量高达170万吨,药材产量年均增长速度30%以上。野生蓝莓总储量2.62万吨,占全国的90%,占世界的30%,被誉为“中国野生蓝莓之乡”,目前,仅野生蓝莓、红豆年均采摘量就可达2万吨以上,已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为实现经济转型与生态保护相促进、共发展,大兴安岭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林区接续产业。特别是近两年来,为尽快将大兴安岭林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把林下产业打造成为林区转型的重要产业、职工增收致富产业,地委、行署审时度势,针对当前林下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重点扶持发展蓝莓、食用菌、北药等林下产业,加大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快大兴安岭林下经济发展步伐,使全区林下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有了较大突破。
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发育滞后的瓶颈问题也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
一、对林下资源底数认识不清,缺乏统一的市场开发规划。由于大兴安岭目前尚没有详细的资源调查,对经济植物的种类,分布情况、储量都不甚清楚,同时也不能制定统一的林下资源市场开发规划,必然造成个别项目盲目上马。
二、加工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市场竞争能力弱。大兴安岭的食用菌、山野菜、野生浆果、鹿产品、蜂产品等林特产品储量丰富,生产企业较多。但目前大兴安岭大多数林下资源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储运能力差,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不高,产品多数为粗加工产品,且结构雷同,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营销总体处于较低水平,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家面对市场,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大的规模,这些情况必然造成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也必将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三、缺乏统一管理与科学技术指导,没有建立规范健全的专业化交易市场。目前,大兴安岭林下资源开发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各地缺乏对经营市场的监管,还没有建立规范集中的交易场所。一些地方出现了哄抢资源、雇人强摘、乱采滥挖、掠青采摘、私收滥购,无序经营等问题。同时,由于大兴安岭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现有市场散、小、差,设施简陋、市场的仓储、配送、结算、质量检验等配套设施严重落后,市场的集散功能、信息引导功能、调剂余缺与价格调节功能均没有形成,严重制约着林下产品的交易和输出。特别是随着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蓝莓、食用菌、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建立与资源、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增值率高、辐射面宽、开放度高的专业化市场迫在眉睫。
要做大林下产业,必须利用好市场资源,认真研究市场战略,走市场发展道路,以大市场为平台,发挥其协调带动作用,促进大兴安岭林下经济种植业、物流业、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推动林下经济迅速形成规模,实现林下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加强市场调查,搞好市场的统筹规划。抓好市场需求规划。对大兴安岭林下资源进行一次拉网式彻底清查,了解资源到底分布在哪里,蓄积量有多少,质量如何。在彻底搞好资源底数的基础上,开展市场调查,根据市场需求,择优开发,及时调整种植、养殖、加工计划,搞好以销定产,进一步拉长加工、流通、市场等产业链,尽可能减少盲目性,防止产销脱节现象。抓好市场体系建设规划。把市场建设工作放到区域发展、全局性的大盘子中进一步定位和精心谋划,通过对区位、资源、经济基础和辐射能力等方面充分论证,围绕建设布局合理、设施达标、连锁经营的消费品和农资流通网络体系,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产地型”交易市场体系,方便农民、设施完善的乡镇集贸市场网点体系,连接菜园子和菜篮子的农产品物流配送和冷链体系,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城乡商业网点和市场体系建设规划,提高市场体系现代化建设水平。
二、完善市场功能,推进特色产品专业市场建设。销路问题是发展林下经济必须考虑的问题。为解决林下产品运输难、交易难等问题,要加快林下经济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和与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相配套的物流园区建设,建立健全林业产品销售体系,重点建设林下产品交易市场、物流配送、仓储和集散中心,打造林下商品集散地。一是完善大兴安岭地区山特产品集散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检验检疫设施建设、信息服务建设等,解决制约瓶颈,促进产销衔接。二是建设专业型区域冷链物流中心。为提高本地资源性加工产品及农副产品的储备能力,以园区为载体,建设大型绿色食品、蔬菜、肉品的冷冻库和冷藏库,大力发展冷链物流,重点推进大兴安岭综合物流园、金马物流中心和山特产品冷链物流等物流项目建设,构建起特色产品集约化、高效化的物流配送体系,解决林下经济产品及农副产品的贮运问题。
三、壮大市场规模,加快推进林下产业基地化发展。一是实施龙头带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和扶持林下经济大户和规模以上经营企业,走政府引导、市场开发的路子,借鉴国内外成功市场运营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发展路子,扶持其开发新产品与扩大产能同步推进,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依托大企业,重点发展对全区有牵动力的种植、养殖、采集、加工项目,建立蓝莓、食用菌、北药、菌种和苗木、森林养殖产业五大基地。建立健全产销一体化产业体系,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加工深度,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牵万家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实现从“资源”到“产业”的转型。二是实施科技引导。以现有加工产业为基础,积极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创建多种名牌产品,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实现高、中、低端产品并举,形成集群优势;通过采取资产重组和科技推动等多种方式,扶持蓝莓等林下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体系和产业化升级项目建设,解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推动蓝莓等加工产业由简单速冻原料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由出口原料向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由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向消费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转变,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大政策扶持。政府要加大对发展林下经济的信贷、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扶持林下经济和市场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对经营户的税费减免,对种植户资金支持、奖励政策等。同时,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的优惠政策,把流通设施建设纳入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安排市场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推动批发市场改造、规范和升级。
四、搭建市场平台,提高林下资源产品市场的知名度。一是搭建会展平台。通过政府、媒体和社会团体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将大兴安岭蓝莓节办得更好。做好项目策划和包装,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博览会等活动,促进更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二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市场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宣传,畅通与国内著名的山特产品、药材集散地的产销联系渠道。建立与牡丹江东宁、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等国内著名的山特产品、药材集散地供销渠道,发展订单经济,实行网上订单销售,通过销售带动大兴安岭林下经济的发展。三是搭建园区平台。加快大兴安岭4个对俄经贸合作园区发展,充分发挥对俄罗斯和韩国等地区的地缘优势,打造出口加工企业,重点推进北极冰、超越、百盛富林、依莓、林格贝等企业产品加工升级改造和扩建项目。
五、强化市场监管,确保林下资源合理开发有序利用。加强对林下资源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范,将分散的市场整合起来,激活市场要素,优化市场结构,将区内分散的不成规模的综合市场进行整合,取缔影响市容、妨碍交通的一些临时性、季节性的马路市场,提高市场规范操作能力。通过规范采集行为和经营市场,打击一切乱挖滥采、折枝掠青、私收滥购、盗抢他人资源等违法行为,确保林下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使大兴安岭林下经济成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推荐阅读:
河南:宛城区苗木花卉产业成就“新逵营”
贵州锦屏县“六模式”促进林下经济发展
广西北海特色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大兴安岭呼中区林下经济 百姓致富“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