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两次到基层与农村结下不解之缘,一次是参加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我见识了云南农村的落后;一次是参加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的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我体会了广西农村的贫瘠。然而,“根在基层、走进一线”中央国家机关青年2012年基层调研实践活动带领我第3次走进基层,却是第一次走进基层林业之门。
一直知道基层很苦,也知道林场职工的工作条件更加艰苦。当入住陕西靖边红墩界国有林场为我们准备的“五星级”宿舍,看到花园式的场部办公区里,宽敞明亮的场长办公室、干净整洁的食堂和太阳能热水浴室,却改变了我原先对基层的认知。随着我国现代林业的改革发展,基层林场的办公生活条件也随之大大改善。
陕西靖边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明代中叶已是“积沙及城,四望黄沙,弥漫无际,百里之内,皆一片沙漠”。新中国成立前,这里的牧场大部分都沙化、盐渍化,土地退化严重,载畜量甚低,森林覆盖率不足1%。然而现在我所看到的红墩界,早已换了模样,澄澈的水,湛蓝的天,虽风大却不见黄沙漫天,虽人迹稀少也不见大漠孤烟,绵延的沙丘上密密麻麻地缠绵着低矮的灌木,间或点缀着较高的树。目光所及,整个镇子鲜有大片裸露沙地,公路两旁绿化状况良好。我原本做好吃点风沙的心理准备的,结果瞬间就放下心来。
沙区变化如此之大的原因在哪里?我心中冒出一个个问号,驱使我不断求索。
通过调研,我从许多人嘴里听到沙区“3棵树”,也渐渐体会到这3棵树所代表的3种沙区精神,从中找到了我要的答案。
“扫把头”旱柳是沙区之宝
原本我是没有注意到这种树的,直到林场领导带我们深入沙地,看到几棵“被雷劈过”一般、主干已撕裂却仍枝繁叶茂的大树,我才开始注意观察这土生土长的树种——“旱柳”,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扫把头”。
在靖边,最老的一棵旱柳已经950多岁了,生命力极其顽强。当地人向我介绍,“扫把头”属阳性树种,喜光,也耐寒耐干旱,稍耐盐碱,萌芽力强,根系发达,往往扎根较深,喜生活在湿润、排水、通气良好的沙壤土,对病虫害及大气污染的抗性较强。“扫把头”不但适用于沙区植绿,其枝条也可作为牲畜饲料、造纸原料、村屋建材甚至还兼具药效,是改善沙区生态的绝佳树种。
安静地生长在沙区的“扫把头”,其树干特别像治沙劳模和林场护林员们黝黑的脸,无论外表显得多么沧桑,内心却遒劲坚韧,守护沙区几十年如一日,终于把流动沙地变绿地,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樟子松是沙区宠儿
一路前行,听得最多的树名应该是樟子松了,它在沙区非常有知名度。我们在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红石峡沙地植物园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同期栽植的樟子松胸径居然比油松的胸径粗了五六倍之多。
原来,樟子松适应性强,耐寒、抗旱、耐瘠薄,再加上寿命长及抗风等特性,使得它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是三北地区防风固沙效果较显著的主要树种之一。樟子松的材质较硬,可作为建筑、家具等用材。它的树干可割树脂,以提取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栲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它的树形美观,还可作为庭园观赏和绿化树种……
樟子松在沙地的良好长势与功用,是广大务林人扎根一线奉献多年,不断实践,才探索出的适宜当地生长的优势树种。由此可以看出,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尽管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也能寻找到相适宜的树种,从而发挥出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乡土树种长柄扁桃是沙区新力量
参加此次实践活动之前,我没有听说过“长柄扁桃”,一路上总在想,这植物是像桃、李、杏一样给人们提供鲜果产品,还是像玉米、稻谷一样提供主要粮食?直到亲眼看到长柄扁桃,才知道它既不是鲜果也不是五谷杂粮,而只是生长在沙区的乡土树种。
长柄扁桃属于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和抗风沙、抗病虫害侵袭等特性,生长期可达200年。它既是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的首选树种,又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植物,富含18种氨基酸和12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可以开发生产出高级食用油、蛋白粉、苦杏仁甙、活性炭和生物柴油、航空润滑油、化妆品精油等多种产品……
提起长柄扁桃,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治沙劳模张应龙,他一直致力于长柄扁桃的推广宣传。一改过去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状况,张应龙是“用文化和科技治沙用沙”的新型劳模。
至今,张应龙那蕴藏哲理的话语依然在我耳边时常回荡:“不是我改变了沙漠,是沙漠教育了我,英雄改变不了世界,只有大家都是英雄才能给世界带来福音。”
“治沙不是靠一代人努力就能完成的事业,必须作为公益性项目长期投入。”
“不与百姓争利益,真正的劳模写在大地上。”
“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开发生态产业,防沙用沙工作一定不能千篇一律。”
……
推荐阅读:
北京:怀柔完成京津风沙源造林 多渠道惠农富农
江苏:沭阳花木产业提档升级促发展
林业十年:西北院十年建设成果
甘肃民勤:节水治沙 生态文明建设让沙漠边缘湖泊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