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泉:强化“引导”发展林下经济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李燕 2012/11/22 10:49:35
林下经济与传统林业生产的参与式经营方式不同,它强调不同产业的融入及人的主动参与。它的目的是协调产业和谐发展,进而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提高林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浙江省最大林区县龙泉市政府围绕这一宗旨,科学规划林下经济发展,积极引导林农充分发挥龙泉毛竹资源丰富、香菇生产历史长、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将林下经济建设为兴林、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应用新模式
笋竹产业提速发展
毛竹是龙泉的主要森林资源,全市有竹林面积55.4万亩,2011年龙泉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特色竹乡”。
“十一五”期间,龙泉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林富农”发展战略,将竹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期间,全市共投入竹产业建设资金4300多万元,实施“科技富民强县——龙泉市竹产业提升工程”、“龙泉市竹产业发展建设项目”、“龙泉市八都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综合区项目”以及“龙泉市毛竹提升工程”等项目,建成竹林机耕路1700公里,竹林灌溉蓄水池1600立方米。建立了23万亩毛竹笋材两用林基地,2万亩毛竹高效高产示范基地,1.3万亩无公害竹笋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基地,10.7万亩现代科技示范园区。
在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引导下,龙泉竹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通过竹林套种药材、竹林养猪、竹林养鸡等林下经济开发,竹林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11年林农人均毛竹一项收入1765元,较“十五”期末增加846元,成功破解了增产不增效的难题,竹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强化综合利用
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双增长
龙泉是世界香菇生产的发源地,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是龙泉市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1年总产值达到10亿元,农民人均食用菌收入44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5%。
过去,食用菌生产和森林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从1977年到1999年,龙泉食用菌生产导致阔叶林资源迅速减少,森林蓄积总量从1737万立方米减少到1118万立方米,其中阔叶林资源从612.6万立方米减少到265.31万立方米。一度因限制或禁止栽培,导致对立,影响社会稳定。
进入21世纪,龙泉市大力引导农民建设菇木林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对木材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等措施,使食用菌产量从几千袋发展到3亿袋,而森林蓄积量提升到1456万立方米,阔叶林蓄积量也提高到438万立方米,菇林矛盾不攻而破。
探索新途径
森林竹海高山云雾一本万利
竹产业和食用菌打通了龙泉做好山上文章的思路。目前,龙泉市又推出一个更重要的举措——变生态资源为资本,打出了生态牌。在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划引导下,森林、竹海、高山、云雾变成了农民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近年来,龙泉市出台了《提升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若干意见》,启动实施“林区人家”提升工程,市政府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林区人家”提升项目建设,对提升对象考核后实施以奖代补,其中,特色村20万元、特色点10万元、经营户(点)6万元。倾斜扶持“林区人家”,每年在提升对象中确定“政府接待特约林区人家”若干家,择优汰劣,动态管理。“林区人家”特色得到进一步挖掘,规模档次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旅游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
据统计,目前,龙泉市已有“林区人家”150多家, 2011年共接待森林旅游游客48.6万人,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从过去的砍树到木材加工再到保护森林分享生态成果,龙泉的林业产业链正在逐步提高完善。龙泉市林木砍伐量逐年减少,但林农收入却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1年林农人均收入达到8025元。
推荐阅读:
安徽:旌德发展旅游让农民不砍树也致富
广东:芦苞废弃竹园变身花卉基地
青岛市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
重庆:“种摇钱树 育致富林”蔚然成风
编辑: 三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