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前车之鉴 >> 正文

一千六百亩膏桐良种繁育基地命运堪忧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丁洪美  2012/11/22 12:55:48

基地与对面干热河谷荒山形成鲜明对比

基地与对面干热河谷荒山形成鲜明对比

膏桐树枝头挂着沉甸甸的果实

膏桐树枝头挂着沉甸甸的果实

枯死的膏桐植株

枯死的膏桐植株

郎南军(中)和李光忠(左)等人为膏桐的命运忧心忡忡

郎南军(中)和李光忠(左)等人为膏桐的命运忧心忡忡

从云南元江到元阳,沿红河顺流而下,两岸大山绵延,山上除了荒草便只有零星的矮树——这就是典型的干热河谷稀树草原地貌。正是在这种严苛的干热河谷区,距元阳县城不到5公里的山坡上,1600亩生物能源树木膏桐整齐地布满两三座山,在11月中旬,绿意仍恋着枝头,与江对面的荒凉山坡形成鲜明对比。

这儿就是收集有191个中外膏桐优良种源的云南省元阳县膏桐良种繁育基地。但今天,由于后续资金没有着落,这个全国屈指可数的膏桐良种基地面临着生存与毁灭的考验,耗尽科技人员心血和国家地方财力收集的191个小桐子优良种源可能毁于一旦。

收集种源 筛选良种

建立生物质能源基地可为国家储备重要战略资源

生物质能源是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能源,无污染,可再生,木本生物质能源树木还能保护生态环境,营造美丽景观。西南林业大学副校长郎南军告诉记者,在化石能源渐渐枯竭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能源需求量极大的国家来说,建立生物质能源良种繁育基地,就是为国家做好战略资源储备。

“目前,生物质能源的提取精炼技术已经很完善,生物质能源与化石能源的混合使用技术也日益进步,真正面临的挑战是产业链前端的资源培育缺乏优良的种质资源和规模化种植繁育技术。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一旦石油资源出现不测,我们就可以快速扩大生物质能源树种种植,形成产业化生产,以生物质能源替代石油,为国家提供新的能源供给。”

虽然目前生物质能源的效益尚未体现出来,但是,据郎南军介绍,一旦石油价格飙升到每桶120美元,生物质能源就能与石油产生对冲效应,通俗地说,就是仅仅从经济角度看,在国家税收政策扶持和补贴下,用生物质能源替代石油也都能扯平了。

欧盟曾强硬提出要对中国航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根据有关专家测算,这一税种一旦实施,我国每年得向欧盟区交出的碳排放税将为数亿美元之巨。但是,如果我们按照欧盟标准向飞机燃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可再生燃料,就可免除这一课税。虽然目前这一税费由于不公平性等原因暂缓实施,但如果我们现在就开始发展自己的可再生能源,不就可以变被动防守为主动了吗?

历时10年 耗资674万

良种荟萃的膏桐基地在干热河谷“拔地而起”

云南种子含油的植物有2000多种,可开发利用的200多种,而真正用于开发生物质能源柴油的只有10多种。根据郎南军研究团队的调查研究,膏桐(小桐子或麻疯树)是其中最有开发利用前景的能源树种。十六烷脂是燃烧的重要成分,膏桐十六烷脂的含量与石油的接近,膏桐为44%-46%,石油为48%;膏桐柴油燃烧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友好;而矿物质柴油燃烧后会排放污染环境或致癌的物质。

膏桐是干热河谷适生树种,旱季自然落叶以应对干旱,雨季快速生长,储存营养。因此,研究人员选择元阳干热河谷区建立膏桐良种繁育基地。为了这个基地,郞南军研究团队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和云南省科研专项资金的多方支持下,从2002年开始,跑遍了膏桐适生区寻找良种种源,其中包括埃塞俄比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和缅甸等国家和国内的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以及云南省内的红河、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收集到了191个优良种源的膏桐,并通过试验,初选出8个表现较好的种源,这些种源的膏桐亩产最高的达到233公斤,种子含油率最高可达40%以上,发展前景非常诱人。

记者在元阳膏桐基地看到,1600多亩膏桐树整齐地布满两三个山坡,每株树干上都用红色做了标记,各种种源的膏桐树按研究需求规律分布,这里真是一个珍贵的宝库啊。

虽然时值冬季,膏桐的绿叶依然随风摇曳,一些树的枝头上还挂着沉甸甸的果实,还有的枝头上花惠含苞。郞南军告诉记者,在红河干热河谷区,膏桐一年到头都能开花结果。在云南,还有1000多万亩干热河谷荒山可以利用,如果全部利用来种植生物质能源树种,采取规模化、集约化方式经营,可以生产2000万吨能源,能满足云南全省一年的能源需求;而且1000多万亩荒山绿化了,将会产生多么好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

资金断档 后续“无援”

元阳膏桐基地191个珍贵的优良种源命运堪忧

郞南军告诉记者,这个基地的建设目标是,每年提供良种种子3.91万公斤、穗条135万条、苗木297万株,一旦建成,将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库。令人忧虑的是,如今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云南省科技专项已经结束,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即将验收,后续研究资金还完全没有着落,别说做进一步的试验,就是管护也难以维持。

眼看着这个用心血建立起来的珍贵基地资金断档,后续“无援”,郞南军等研究人员以及为基地建立付出艰辛的元阳林业局局长李光忠和他的同事们忧心忡忡。

郞南军说,他们现在刚刚做完第一代子一代的测定和选择,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资金,下一步的试验就无法继续。

李光忠告诉记者,为了建这个基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由县林业局向农民租赁了50年的土地,在山坡上开梯台、堆肥、引水、栽培、管护,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带着农民干了好几年,现在基地基本成型了,原来的荒山有了绿色生机,可是现在资金严重短缺,管护已经非常困难,许多植株由于缺乏最起码的水肥和修剪,已经开始干枯。

看看那些渐渐干枯的枝条,这个宝贵的膏桐良种繁育基地的命运实在令人揪心。看着191个优良的膏桐种源,记者希望,相关机构能够关注并采取措施保住这些珍贵资源。 

推荐阅读:

生态屏障功能退化 云南玉溪人工湿地面临危机

山西10名村民盗挖近千株云杉幼树遭查处

央企难管?非法毁占林地6000多亩仅罚500万【评论】

鹰潭:阔叶林遭伐为开地建房 林业部门表示将彻查

编辑: 三叶草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