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森工集团之一的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近年来“风头正健”,光环一次又一次地罩在头上:旗下的金桥地板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板”;泉阳泉矿泉水摘取了“中国名牌”的桂冠;集团董事长柏广新以 “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全国国有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辖区135万公顷林海实现3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曾受到吉林省的表彰……
人们在羡慕之余,发现这仅仅是它光环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这个从“两危”底子走来的国有森工企业自改制以来,收获了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员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多赢”成果,营业收入不断攀升,哪怕是金融危机来袭也未能挡住他稳健前行的步伐。
人们不禁要问,吉林森林工业集团凭什么让人刮目相看?打开这个集团发展的历史档案不难发现,变革、求进是其发展的关键密码。
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森工集团,透过“现象”,共同探寻它科学发展的非凡魅力。
体制“变脸”,化蛹成蝶的壮歌
2005年,注定是吉林森工集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吉林森工集团作为国家首批57户大型企业集团试点之一于1994年正式成立以来,以地处长白山区8个国有林业局的135万公顷施业区为依托,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和改革的路程。为了摆脱“两危”困境,培育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走出了一条综合利用、立体开发林区多种资源的发展道路。
虽然吉林森工集团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长期以来仍像一个小社会,学校、宾馆、医院、公、检、法等一应俱全,林区社会的供暖、供电等辅业也依附企业。产权单一、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冗员过多、主业不突出、创利能力不强等历史性难题长期存在。
这样的体制,不改革难有作为!不改革必是穷途末路!
2005年,新的历史机遇来临,吉林省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机遇难求,但改革的破冰试水和改革难题得自己求解。
刚上任就面临改革重任的董事长柏广新,带领集团党政一班人,走遍了所有成员企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按照省委、省政府改革攻坚的总体要求,果断地提出了“四全、一建立”的改革思路——“加工企业全部股份制改造,辅业全部转制民营,社会职能全部移交,职工全部转换劳动关系;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由此,实现了林业管理体制、林业企业产权制度、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企业冗员过多4项历史性重大突破。
这“四全一建立”似动力强大的引擎,助推吉林森工集团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
集团总经理李建伟总结了“大变脸”的好处:压在企业身上的“包袱”被卸掉了,轻装上阵的新吉林森工集团建立了以公司制为基本特征、以股份制为主推形式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动力”问题,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国家控股65%,员工全员参股35%,股权结构变了,变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职工变员工,一字之差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任何不必要的开支、不得当的决策员工都会关注。“企业挣一元钱就有我们三角五分,我当然要努力工作。” 一位员工坦言。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吉林森工集团积极推进体制创新,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初步形成科学决策、协调配合、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体制模式,使集团经营管理初步走上了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体制变革,让吉林森工集团凤凰涅槃。自此,它以旺盛的生命力,合着时代的节拍,迈着稳健的步伐轻装快速前进。
“五个转变”,打开遐想的空间
有学者总结了这样一条规律:由政府主导形成的企业集团,由于非自身发展扩张的 “冲动”形成,多数会陷入内部整合难的“死结”。
人们再次看到了吉林森工集团的幸运,它不仅通过产权改造顺利完成了内部构造的“合理整合” ,而且通过理念、路径的创新,打开了产业发展的遐想空间。而这幸运的背后,往往蕴藏着高瞻远瞩的战略和策略。
集团倡导的“五个转变”是其发展至关重要的推力:
——由资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集团内部产业重组,整合优质资产上市,构建起融资平台;集团外部进行低成本扩张,进行股权收购,如地产海南项目集团控股50%、吉林市地产项目控股70%、吉森丰华矿业公司占51%股份、吉林森工旅游集团占62%的股份等等。目前,集团有子公司48户,其中规模以上子公司16户。
——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集团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品牌培育,由创立品牌向品牌运营大踏步迈进。目前,以“吉林森工”为统一品牌的旗下三大子品牌——“泉阳泉矿泉水”、“金桥地板”、“露水河刨花板”成为同时拥有“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免检产品”称号的著名品牌, “霍尔茨”牌木门荣获“中国木门十大品牌”称号。据评估,仅“露水河”牌刨花板的品牌价值就超过5亿元。此外,集团外销产品以“长白山”的品牌行销俄罗斯等17个国家。
——由单一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转变。林木资源以外的林下经营资源培育、森林食品、森林药品、森林旅游业、矿业等均纳入了发展的视野,并给予重点培育。
——由单元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转变。柏广新认为,除充分利用林区森林资源外,非林非木的发展空间更是无限。因此集团在地产、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力,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由单纯管护森林向全面科学经营森林转变。针对森林的多功能性作用,科学综合利用、科学经营符合发展实际,成为集团重要发展方向。
变则通,通则久。“五个转变”,已成为吉林森工生存和发展的法宝,最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吉林森工集团的行为和命运,让集团坚定地由传统资源垄断型企业向完全市场竞争型企业迈进,在市场的摔打中不断壮大。
推荐阅读:
网络改变了山乡面貌和致富门路
四川:温江花木产业淡季出“新招”
四川:扦插桂花“微本生金” 苗木种植户年入近百万
安徽:南谯区三结合全力打造森林生态文化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