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吉林森工亮点2012: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来源:中国绿网   作者:白向坤 郭卫岩  2012/12/31 14:34:06

筑牢森林安全“防火墙”

2012年,林区森林防火工作亮点频现,为千里林海成功打造了一张全方位立体“防火网”。

2012年,林区结合实际,提出了“三严五到位”的工作要求,严格规范管理,强化灾前防范,提高应急能力,确保当日灭火,将森林火灾次数和经济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2012年,林区共发生森林火灾8起,受害森林面积353.9公顷,当日灭火率100%。火灾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分别比上年下降了74%和36%,实现了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的奋斗目标。

林区在林火预防上措施严密到位,以野外火源管理为中心,通过采取落实领导责任、创新宣传形式、严格火源管理、强化督促检查、突出重点防范、开展武装“三清”六个方面的措施,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林区在火灾扑救上,以提高应急能力为重点,扩大联防联动范围。除林区内部划分7个联动作战区外,与黑龙江大兴安岭签订了联防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与呼伦贝尔市气象局进行工作对接,加强森林火险预测预报,指导林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合作开发“林业气象服务系统”平台。与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召开协商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扑火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的通知》,在扑火指挥、兵力调动、信息沟通、作战效率、靠前驻防、新闻宣传、综合保障等方面达成共识,树立全林区工作一盘棋的思想,联动作战,重兵投入,确保有火当日灭。

2012年,林区以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为契机,大力提升林区防扑火的综合能力,除北部原始林区森林防火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外,其余二期项目全部通过竣工验收,为及时申报三期工程打下了基础。林区共申报了阿尔山等11个林业局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三期工程以及林区森林航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林区森林防火微波通信系统建设项目,全部得到批复,总投资额2.24亿元。同时进行充足的项目储备,为拓宽投资渠道,提高科技含量,林区在无人机林火监测、林火远程视频监控、满归机场改扩建、林区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等项目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储备,有望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的批复。

在2012年防扑火工作中,林区各单位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责任落实上,根河林业局自加压力,确定“不发生一起人为火情”的工作目标,实行六级森林防火责任垂直管理,充分发挥森林公安在依法治火、火源管理的作用,建立起了“全覆盖、无死角”的防火责任网络。

为森林构筑“安全屏障”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障生态和谐的重要环节。森林病虫害大面积爆发时,郁郁苍苍的森林,一夜之间就会变成一片片的枯木,其毁灭程度之严重,绝不亚于森林火灾,素来被喻为“无烟火灾”。

近日,记者在有关部门了解到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2012年,林区计划176万亩,完成188.4万亩,为计划的107%;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73‰,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5%,测报准确率达89.5%,苗木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国家林业局下达的“四率”指标。

2012年,林区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有害生物防治方针,进一步深化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为大兴安岭林区莽莽林海健康生长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

利用新科技、新技术,提高监测水平。林区采取全林监测和重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新技术加大GPS 、PDA在监测调查中的应用,试点使用北斗导航系统建立了林区监测预警平台,全面推广使用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信息素,监测成虫的发生趋势,科学监测评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做到早发现早除治。当前,林区已形成以4个国家中心测报点为骨干、20个林管局级测报站为主体、121个林场(经营所、管护站)测报点为基础,结合沟系管护(家庭林场、护林员),全民参与的立体监测预警网络。

积极推广无公害防治措施和药剂,提高御灾能力,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又保证了防治作业效果,基本做到了防前有作业设计、防中有技术指导、防后有检查验收,达到了有虫、有病、有鼠不成灾的预期防治效果。继续加强检疫监管工作,加强苗木调运检疫,加大火烧木和虫害木的除害处理力度,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和传出。加快预防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场工程和检疫御灾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落叶松毛虫性信息素监测研究、白桦食叶害虫研究、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信息素监测技术研究、鸟巢防控技术研究、稠李巢蛾防控技术研究、贮木场蛀干害虫防控技术研究、森林鼠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等7项科学研究,从整体上提高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技术水平。

茫茫林海护生灵

2012年,森工集团(林管局)全面落实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三大任务,使林区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012年,林区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夯实保护区管理基础积极推进示范保护区建设,打造林区样板保护区。2012年9月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10余名专家到汗马保护区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考察工作,并组织编写《人与生物圈——汗马保护区专辑》,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北京林业大学借助双方技术、硬件和研究基地的优势,在汗马自然保护区设立“北京林业大学科研教学基地”、“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研究生工作站”。经过积极努力,毕拉河自然保护区和阿鲁自然保护区均顺利通过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初审。同时,经过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同意,林区申报初建的自然保护区可直接申请建立自治区级,这一工作理顺了林区自然保护区晋升渠道。与此同时,林区利用惠利政策,及时组制编制了林区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项目,努力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林区动保项目的投入力度。

2012年,林区和黑龙江大兴安岭共同申请到了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初步预算项目总投资为GEF资金354万美元,国家配套2450万美元(黑龙江大兴安岭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平分资金)。森工集团(林管局)还组织申报建立牛耳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的评审并在湿地中国和中国绿网进行公示后,即将开展国家级试点工作。

林区还顺利完成了林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场所专项清理整顿工作,从而规范林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行为、强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管理,保障了林区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林区还积极申请调查、监测和救护项目,成功申请到“驯鹿扩大繁育及紫貂等珍稀野生动物野外巡护及栖息地维护”项目。

林区切实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抓实抓细,2012年林区6个国家级监测站共设固定监测点18个,监测路线25条,总长1643公里,共计出动1800余人次,监测范围达274.0万公顷。

为防止乱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和走私、非法经营野生动物产品行为的发生,森工集团(林管局)在林区范围内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专项执法行动,有效维护林区野生动物资源安全。

推荐阅读:

宜都红花套镇:退耕还林持续10年绿化生态1万亩

浙江:生态山水城显山露水 苍南城新区创建森林城市纪实

湖南华容:8万亩抑螺林成生态致富林

四川绵阳:小枧生态湿地公园:生态打底的绿色样本

编辑: 三叶草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