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贵州:摸家底 林下经济欲写绿色新故事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苑铁军 李兰丽 陆跃芳  2013/1/4 11:14:29

摸清家底,下一步做什么?

进一步做大做强贵州省林下经济,或已进入相关决策层的视野。2012年9月24日至28日,贵州省林业厅派出以政策法规处、产业处、营林总站牵头的3个调研组分赴9个市(州),专题调研全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邀请省内多个部门提建议荐良策,为编制《贵州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供参考依据,为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提供科学建议。

发现问题,为未来发展创造提升新空间

就像一枚硬币,一面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另一面则是未来发展的提升空间。

2011年,贵州省林下经济使用林地面积884万亩,实现总产值57.56亿元;但全省仅有大方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超过5亿元,有仁怀等18个县总产值在1亿元至5亿元之间。

梳理这组数据不难发现,与其他林下经济大省相比,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贵州林下经济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提供了这样的佐证。

在贵州省林下经济发展种类中,森林景观利用产值达21.92亿元,林下种植21.82亿元,林-药模式以产值11.04亿元成为林下种植的主体,林下养殖9.91亿元,林-果模式产值4.5亿元,以竹笋采集加工为代表的林产品采集加工产值3.91亿元。

数据中不乏喜人的亮点,但在面对成绩的同时,调研组认为,贵州省林下经济规模不大、市场化程度低、农户或企业的自发行为在发展中成为主流行为。这与扶持力度不大,林农在发展模式定位、林下产品生产及销售等问题亟待解决有关。应从林下经济发展系统规划、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管理、资金引导与扶持等方面予以重点解决。

以贵州现有林下经济发展亟待系统规划为例。

调研发现,全省广大林农对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较高,但由于贵州林下经济发展形成规模较小,没有稳定专业组织造成生产经营分散,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亟需稳定的组织管理;现有林下经济没有很好体现区域经济特色优势,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林农林下经济持续增收能力较弱,县、乡级政府发挥的引导、指导和监督的作用不突出;各地林下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培育、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生态修复工程结合不紧,急需系统统筹规划;林下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致性、协调性不强,急需合理确定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模式。

集思广益,多部门为发展建言新良策

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多个部门就会有多个解决的视角。为此,调研组邀请省内多个部门及相关县市,为发展林下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

针对市场需求安排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发改部门认为,应通过发展龙头企业把分散资源集中经营,在加大政策扶持引导资金投入的同时,金融部门应研究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促进林下经济中小企业发展。

林业部门认为,全省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虽然十分繁重但不能放松,而全省林地面积超过1.5亿亩,25度以下林地面积达5330万亩,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使省、市(州)、县各级财政安排一定预算用于林下经济发展贴息贷款。同时建议,从每吨煤炭中提取1元左右、从森林植被恢复费中提取10%左右资金,用于扶持林下经济发展。

提高林下经济产品附加值应积极推广特色产品认证,农业部门认为应在规划布局上选择有特色的地方资源品种,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好路子,应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促进发展。财政部门认为,各级财政应给予适当投入,帮助农民合作组织资金申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利用每年近10亿元的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发展林下经济。

林木资产评估调查费用较高,企业在不知银行能否放贷时,大多不愿承担这笔费用。农民因没合适发展项目,对以林权抵押贷款形式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不高。因此,农业银行方面建议,应用好农村生产经营贷款,建议用房地产作抵押也可实行联保贷款等筹措资金。

合作社及企业认为,租用土地不能抵押,种植或养殖的生物资产银行不愿以其作为抵押物。虽签订合同,合作社及企业承诺包销,但当行情高于包销价时,大部分农民不愿履行合同,导致企业无利可图,甚至连种苗成本都难以收回,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

归纳总结,八方面建议或成决策部门新参考

有的放矢才能准确锁定发展目标,调研组通过撰写调研报告,为政策制定部门提出8个方面的参考建议。

从调研情况看,个别市县林业局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发展林下经济可能对生态建设造成影响,发展林下经济不如加大对生态效益直补。因此,应加大宣传外,促进尽快提高林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尽快出台政策,搭建林地、林木流转平台,为企业、合作社林木抵押贷款构建良好的融资平台。从调研情况看,省林业厅与农行、信用社等联合出台林木抵押贷款政策,因为操作性差导致开展效果不如人意,亟待搭建流转平台,将林地、林木资源转变为资产,创造应有的价值。

尽快搭建贷款贴息平台,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林下经济的发展。发展林下经济虽然带有脱贫致富的公益性,但更是一种市场经营行为,更应利用项目资金搭建贴息贷款的平台。同时,应发挥资金杠杆效应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贴息贷款要有一定期限,期限到后贷款人返还贴息,利于滚动发展。

以政府为主导,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涉及全省多个部门,应研究适当统计口径,将林下经济发展作为林业部门考核内容之一。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结合全省实际,组织编制全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各地在摸清适宜发展林下产业的林地类型、范围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本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发展规模、方向和发展模式。

加强典型示范,打造龙头企业。各市(州)、县(市、区)应科学规划建设一批连片规模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积极培育一批典型企业和大户,在技术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支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高林农在林下经济发展中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通过创建森林旅游示范区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发挥森林旅游示范区对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等休闲、度假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进和培育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努力营造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局面。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各地根据自然条件、特色产品和市场需求,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搞好林下产品产地认证,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扩大知名度、增强森林旅游的竞争能力。

加强技术服务,推进科技进步。搭建企业、林农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强林间种养新模式研究,以推进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企业、示范户和农民技术骨干的信息咨询和技术培训服务。 

推荐阅读:

山东济宁:任城区李营街道苗木长成“常青树”

福建长汀:生态种养保水土 油茶山上绿意浓

甘肃定西:大力实施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盘活林下经济

江西安福苗木产业“茁壮成长”

编辑: 三叶草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