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碳汇造林先行先试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李东 2013/1/9 10:51:16
地处青藏高原、三江源头的青海省,因其显要的生态区位和脆弱的生态环境,而成为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优先发展区。2010年,青海省率先在全国成立林业碳汇管理机构,并首次在高原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示范项目。
2012年6月25日,随着西宁市湟源县寺寨乡长岭村32小班最后一批约5.72万株青海云杉苗种植完成,标志着青海省首例碳汇造林试点项目已全面完成造林任务,进入碳汇储量预估阶段。
自项目启动以来,在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先后组织中国林科院、北京市林学会和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周边的宜林地、宜林撂荒地进行了逐块核实,经专家组多次论证和第三方单位的现场认证,共落实碳汇造林地块2.05万亩,确定西宁市大通县林业局、湟中县林业局、湟源县林业局、海东地区互助县林业局和循化县林业局5家单位为项目执行单位。
为扎实、稳步地推进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青海省林业厅成立了以厅长为组长、主管副厅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处长(主任)为成员的碳汇造林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日常组织和管理工作,并协助项目执行单位和碳汇计量与监测单位完成计入期碳汇计量与监测、核证、统计分析和检查督办等工作。目前,项目已全面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土地合格性认证、基线调查、模型建立和碳汇造林工作。全省累计完成碳汇造林任务2.05万亩,营造各类青海云杉苗39.32万株,造林地涉及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共10个乡(镇、林场)、17个村(管护站)。
项目的实施,必将为青海探索森林生态服务市场交易模式,促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学基础。同时,也为新时期高原林业的跨越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发展开辟新局面。
推荐阅读:
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打造我国南方森林经营新样板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建设:污水库的生态之路
济南:启用先进科研温室 百合园林科学调整苗木结构
浙江:嘉兴市力推平原绿化“内涵式”发展
编辑: 三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