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齐齐哈尔:向生态要效益 让林农得实惠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邢晓然 2013/1/10 14:31:53
生态也是生产力。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围绕发展、富裕和生态的主题,大力实施绿色强市战略,积极发展效益型林业。
结合本地实际,齐齐哈尔市推出农田防护林以松改杨3种模式:全带更新、带外更新和滚带更新。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分3个类型区确定农田防护林更新树种选择模式。在北部丘陵区,以克东、克山和拜泉等县营造的农田防护林更新林带为典型示范。这个类型区立地条件好,农田防护林主带以营造杨树为主,副带以营造落叶松、樟子松或云杉混交林带为主。在中部平原区,以依安、讷河和富裕等县(市)营造的农田防护林更新林带为典型示范。这个类型区立地条件也比较好,其北部农田防护林主带以营造杨树为主、樟子松为辅;副带主要营造樟子松或云杉混交林带;靠南部农防林主带以营造樟子松或云杉大苗为主,副带主要营造樟子松容器大苗。在南部沙区,以泰来、龙江和甘南等县营造的农防林更新林带为典型示范。这个类型区立地条件差,营造农田防护林主、副带都选择樟子松容器大苗。
这样,以松改杨用最小的占地面积、最合理的结构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农防林的负效应,达到最佳防护效益,实现“体系常在、永续利用、功能强化、效益递增”的目标,为粮食和畜牧生产筑起一道生态屏障。
结合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齐齐哈尔市通过树种结构调整,在荒山荒地上大规模栽植沙棘、山杏、梨、苹果等果树经济林,发展林果、山杏嫁接甜杏和沙棘等产业,实行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实现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
他们把林业产业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开发相结合,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村、户、地块;先后编制了林草产业整村推进、樟子松嫁接红松、种桑养蚕和区域性发展果树经济林等规划;确定以龙江、依安和碾子山区、昂昂溪区为重点发展果树经济林产业,大力发展山杏、龙江梨等果树经济林和红松坚果林产业,形成以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为主体的产业链条,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龙江县已发展樟子松嫁接红松坚果林1.8万亩,每年可创产值360万元,而且结实期长,经济效益长远。泰来县重点发展沙棘产业。甘南县重点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依安县近几年不断加大林果基地建设,组建了全省第一家林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明山合作社。
齐齐哈尔市用实践证明:造林模式创新和结构调整,不仅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改善,还进一步激活了生产力,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双赢。
推荐阅读:
贵州林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探索农民致富之路
湖南益阳园区带动战略助推林业产业发展
江西:抚州林下经济开拓农民增收新路子
“中国花木第一县”——河南鄢陵
编辑: 三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