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花草经济”
经绵中公路前往涪城区杨家镇,刚进入团阳寺村,公路两侧的建筑群落已具雏形。在公路的右边,一个醒目的大型门坊上,吊着“原香·国际香草园”的牌子。周围,是繁忙的施工景象。这是2013年3月6日中午,记者所见情景。
今年五一,这个从去年开始就备受民间关注的香草园,将正式开园。像这样的旅游景点,还有安县界牌镇西明村的“香草天空”和盐亭县两河镇的“西部花都”等。在今年内,“香草天空”将启动配套设施建设,而“西部花都”以花草为特色的连锁效应,从几年前就已彰显出来。
绿色产业,低碳生态,“花草经济”正在成为绵阳农村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萌动的花花世界
这几天,绵阳近郊松垭镇团鱼脊“绿点花花世界”成为赏花的热门地带。10万株郁金香,免费向游客开放,每天前去赏花的人络绎不绝。昨日,有网友报料说,上万游人蜂拥至“绿点花花世界”,一度造成这里交通拥堵,游人从1公里外就开始步行。
相比之下,涪城区杨家镇团阳寺村的“原香·国际香草园”则冷清了许多。因目前不是花期,园区内看不出花海的景象,但随处可见的绿波和密实的花骨朵,让人不由得产生遐想。杨家镇镇长陶波介绍,香草将从4月下旬开始进入花期,而目前景区内的配套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打造之中。
安县界牌镇西明村的“香草天空”,田间地头,是正在锄草、松土、浇水的当地群众,与去年香草怒放时每天成千上万游客前来的盛景相比,明显冷清了许多。投资方四川裕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衡正军透露,这里的花期同样是4月下旬开始,未来这里将是以香草和深水养殖为背景的旅游观光产业园。目前,园区里的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诱人的花草经济
在涪城区杨家镇镇长陶波眼里,香草园不仅仅是直观的旅游观光点,而是以花草为媒介,将一、二、三产业进行有效结合,成为具有极大市场潜力的产业带。
根据规划,园区里的香草除了供游客观赏外,将对香草进行精油提炼,研发生产香茶、香囊、香包、香皂等系列产品。同时,对香草园给当地带来的最直接效益,陶波用一组数据对比说,去年仅两个月的花期,园区就接待游客40万人次,待正式开园后,游客接待能力可能会突破100万人次,单是旅游门票收益,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安县界牌镇的“香草天空”,目前更多的效益体现在当地百姓身上。衡正军用“价超黄金”来形容香草的经济前景,囊括香草产品工坊、香草精油萃取工坊的香草工坊、香草产品集市和芳香生活馆、香草风情客栈、香草酒吧、香草香吧、香草文化博物馆等规划,将成为园区的主题项目。
“花草经济”带来的,不仅仅是当地老百姓在土地流转后实现经济收入的成倍增长,更重要的是随着项目的推进,将极大改善当地百姓及周边的生活环境。衡正军称,“这里的老百姓是最大受益者,他们将来的居住环境,不比城市的任何一个小区差。”
对这种设想,西明村的村民曾再俊从去年就感受到了。当“香草天空”项目启动后,她就在这里当花工,工作轻松而悠闲,更重要的是,时时有花香相伴,“将来所有项目完成,这种享受是城里人感受不到的。”
在盐亭两河镇的“西部花都”,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修起了别致的川西院子,到处都是绿色的草坪与绿化树,每天出门就看到连片的花海,晚上在花香中入睡,这让村民张华琼感觉特别惬意。村支部书记刘益纯说,环境的改善,让村民思想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升,村民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扫各自门前的路面。
涪城区杨家镇镇长陶波说,香草园最直接贡献是对当地环境的改善,从美化城市向香化城市延伸,这个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乡村旅游的连锁效应
连片的大棚里,是怒放的杜鹃和非洲菊,游客三五成群的循着花香漫步。大棚的尽头,是连片的川西风格小院,时不时能看到有农家乐的店招。
“西部花都”农家乐中,就有高团村妇女许玉秀开办的高老庄农家乐。2011年10月,她把在外做厨师的两个儿子召回来开办农家乐,生意一直都还不错,“今年初一到现在,只休息了3天。”在高团村,已经有5户人家开办了农家乐。
高团村党支部书记刘益纯介绍,“西部花都”启动后,群众的收入有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到花都务工挣钱,还有的则从事乡村旅游接待,“村里的人均收入从以前的3700元,到去年增加到10500元,对老百姓而言,这是最直接的效益。”
“西部花都”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更多的商机,两河镇一家餐馆老板说,餐馆的生意比以前明显好了许多。两河镇党委副书记黄烈彬介绍,“西部花都”开启了两河镇的乡村旅游,效益凸显后让全镇其他村的村干部“明显着急起来”,纷纷主动出击找项目,“这个连锁效应在两河镇是一大震动。”
通过花草带来的乡村旅游模式,在涪城区杨家镇的“原香·国际香草园”和界牌镇的“香草天空”等地都将是一个主打的特色项目,也迎合了现代都市人的休闲生活方式。杨家镇镇长陶波介绍,香草园作为杨家镇产业带的亮点,涪城区已提出将这一区域打造成“绵阳的后花园”,形成乡村旅游的品牌。
不断延长的“花期”
香草的花期过了,还能看什么花?当赏花成为一种全新的休闲生活潮流时,很多人都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在杨家镇“原香·国际香草园”,4月下旬是月见草的花期,5月则是薰衣草等香草的花期。当这些香草的花期结束之后,用什么来吸引游客?陶波介绍,这个问题政府和企业早就预见到了,今年初镇政府已与企业进行沟通,计划在去年已有香草品种的基础上,针对节气变化进行品种更新,引进新的花草品种,确保游客一年四季有花可赏。
界牌镇的“香草天空”,同样面临花期短的问题。衡正军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培育了18个品种的花草,而为了吸引游客,还将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各种花卉的培育。
盐亭“西部花都”的花草则以观赏植物为主,仅仅在高团村,项目区从最初的240亩发展到现在的1080亩。经过3年的发展,项目区内的花卉从以兰花为核心,附带玫瑰、非洲菊的少量品种,发展到现在已经成熟培育了70个品种,其中常年销售的花卉产品达到30个,花期覆盖一年四季,产品销往省内各地及沿海的大中城市。
困惑下的突破
每天都有游客前来,但从福建到盐亭两河镇“西部花都”投资种植花卉的陈良珠却高兴不起来。
陈良珠原来从事服装生意,但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决定换一个行业尝试。2011年,陈良珠来到西部花都租了17个大棚从事花卉种植。最初的行情还不错,很多时候都是供不应求,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棚子里的花卉突然就不好销了,17个大棚里的杜鹃花大量积压。”
花卉积压,在整个“西部花都”表现得特别明显。“西部花都”项目方、盐亭县向山科技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南清介绍,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原计划今年销售花卉800万盆,但目前销售不到一半,最明显的就是杜鹃花,其他花卉的销售影响不大。
在方南清看来,花卉的积压与大环境影响有关,这是行业饱和后必然会出现的,但他对“西部花都”的前景却充满信心。这份信心,来自对市场的乐观展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花卉美化环境的需求只会越来越明显,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赢得市场。”
同时,针对当前花卉积压的情况,方南清与公司一班人经过市场调查之后,及时制定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公司计划在保证花卉培植、销售的同时,在“西部花都”开辟乡村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与花卉的互动效应,形成长远的发展效益。
推荐阅读:
河南:西华林业生态建设 绿了一片富了一方
湖北石首南口镇林下经济丰富多彩
宁夏:兴庆区做大花卉产业助农增收
少砍树多栽树 江西峡江县林下经济迅增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