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福建泉州:男子造林3万亩护林25载

2013/3/21 13:09:29

核心提示

晋江是泉州的母亲河,2002年,其源头被有关部门确定位于安溪县桃舟乡达新村云中山梯仔岭东南坡谷。在这个远离泉州市区150多公里的深山里,树木成林,石桥下溪水潺潺,鱼虾嬉戏,口渴的时候,可以直接捧溪水喝,恍如世外桃源。森林是涵养晋江源的水塔,但是,很少人知道,源头能有如此清水,离不开当地“林王”苏定土25年的造林护林。

山中“林王” 12年造林3万亩

进入初春,天气渐暖。日前,记者一行驶入“晋江源头第一乡”----桃舟乡,山谷两岸竹木茂盛,空气无比新鲜。在村口,我们见到了村民口中的“林王”苏定土。他是桃舟乡桃舟村人,头戴斗笠,手扛锄头,一副淳朴的装扮,几句对话后,就与我们交谈甚欢。

为何大家都称他为“林王”?“1988年,我向村里租赁7780亩林地,种植杉木和马尾松。”说起造林经历,苏定土历历在目:1995年至1999年,向达新村、棠棣村承包山地21054亩;1994年向桃舟村承包林地354亩……1988年至1999年这12年间,他造林29188亩。老苏坦言,刚开始造林,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后来,国家鼓励充分利用山地资源植树造林,这更坚定了他植树造林的信心。

跟随老苏的步伐,我们走进晋江源头保护区。静谧的村庄,秀丽的青山,漫山绿得发亮的茶园,一切宁静怡人。来到云中山梯仔岭后,溪流渐小,沿着凉亭旁的一条鹅卵石山道往山上走,泉水在耳边淙淙作响。“走到没有水声的地方就是源头了。”老苏说。

日夜巡山 铺出平整石道

越往上走,山路越发陡峭,绵延几公里的鹅卵石山道就像一条通幽曲径,两旁落叶堆叠,百草萋萋,野鸟啾啾。老苏一边介绍这里的每一种树木,一边修理着沿途的杂草。他说,他几乎每天都要来巡山,但原本通往源头的山路顺着峡谷一直向上蜿蜒,路陡难行,巡山护林时很不方便,尤其是晚上。在乡政府和老苏的努力下,去年4月,安溪县政府下拨一笔铺路资金,老苏带着村民克服施工困难,经过几个月的辛劳,终于铺出了这条长1.86公里、平整美观的鹅卵石山道。

山道旁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淌着,随处可见小鱼嬉戏其中,水流随着地势的变化,时而是一股山泉,时而是一条山涧。路上两只山鸡从林中飞出,让一行人兴奋不已,源头保护区的生态实在让人艳羡。这一切主要得益于老苏25年如一日的守护。他告诉记者,2000年,他承包的近万亩山林被划为源头保护区,他的身份也从一名造林员转为护林员。由于对这里非常熟悉,每当有游客前来游玩,他都免费当起导游。

饮水思源 保护源头生态

经过40分钟的徒步行走,记者眼前豁然开朗,一片湿地出现了。抬眼望去,一块石碑立在前面,碑上写着“晋江源”。碑旁有一条小沟,涓涓细流从石缝里淌出,这就是晋江源头!同伴争先捧起源头水,慢慢地喝下去,异口同声地说:“好甜1站在一旁的老苏,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回来的路上,老苏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晋江源头的传说:晋江源头所在山头叫梯仔岭,它既是泉州与外乡的分水岭,又是当地人心中的风水宝地。传说,山中有两块分龙石,一块面朝泉州,一块面朝外乡。古时两地乡民为争水源起冲突,后来泉州的分龙石被人敲断,其旁被挖了一个洞,里面填满粪便,这就是古话所说的“粪泼梯子岭,臭死泉州城”。后人为保护水源,便用沙土将这个洞穴掩埋,并一直守护水源,才有了现在这条哺育泉州几百万人的晋江。

在泉州“母亲河”的发源地,听一位老农讲述护林的故事,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

推荐阅读:

余晓兰:造林绿化的路越走越对(图)

湖南湘潭:胡师傅爱和花草树木打交道 院子就像一个植物园

扬州:草根专家侍弄花木30年

福州:农民工李思贵 榕城植树12载 

编辑: 小白杨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