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苗木产业带富集体和村民
来源:滨州日报 作者:高士东 张久发 2013/7/16 13:48:46
2012年3月,时任无棣县西小王乡王管办事处书记、团乡委书记的林殿龙成为高王村的“第一书记”。29岁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让这个落后的村庄变模样!
林殿龙安排好办事处的工作后就一头“扎”进高王村,与村班子座谈、和群众拉呱、到贫困户家走访,每天晚上捧着厚厚的日记本看了又看、想了又想,为群众寻致富路。
盘活闲置资源和资产
村集体资金、资源和资产是农村增收的基础。林殿龙和村“两委”通过实地清理核查,采取了三项措施,一举盘活了村闲置资源和资产。在征得大家赞同的基础上,开始全面清理村内“三资”。整理村北未利用洼地2处,共40亩,采用深挖池塘、抬高地块等方式整理土地30亩,池塘10亩,整理的土地承包给了村民,池塘和村民达成承包协议,为村里增加了集体收入。开发村西盐碱地5亩,通过抬高地块、大水漫灌、上有机肥等方式进行了改良。整理村土地灌溉沟两侧未被利用地,栽植树木,进行绿化。以上三种方式,为村里新增村集体收入10万元。村里的老党员高占贵激动地说:“这是高王村多年来第一次全面拾掇这些边边沿沿,这一清理不但村民收益,还增加了村里的收入,真是一举多得啊。”
发展苗木产业鼓起村民腰包
传统农业种植收入甚微,不能更好地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林殿龙和村班子确定了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苗木产业、扩大土地收益率、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
林殿龙先后两次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潍坊、惠民等地参观学习苗木种植,看到人家确实发了财,群众才动了心。2012年,村里流转土地800亩发展苗木种植,89户村民户均增收8000余元。第二年,村民发展树苗种植的劲头更足了,种植面积增加了两倍。为扩大苗木种植,增加集体收入,村里成立了龙丰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高王村也成为全乡及附近乡村的苗木集散地。林殿龙和村班子通过与东营、淄博、江苏等地绿化公司和苗木基地联系,当起“红娘”, 解决了村民苗木销售的后顾之忧,合作社苗木年交易额达到260余万元,当年为村集体增加集体收入4万元,群众收入也水涨船高。同时,还带动了周边10多个村的苗木种植和营销,苗木繁育和营销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产业。
去年,借助全县打造“蔷薇花都”机遇,高王村以村集体为法人,成立了西小王乡“蔷薇苗木基地”,投资8万余元引进蔷薇等绿化苗木10万余株,通过用心经营,又增加集体收入近5万元。
林下养蚯蚓成为新增长点
林殿龙发现,高王村的林地都空闲或者简单种植黄豆,不但没有多少收入,对林地土壤也不利。他和同学聚会时说起这事,同学说很多地区都在树林下养殖蚯蚓,收入高、销路好。于是,林殿龙于2012年4月份带领村“两委”班子到小泊头、水湾、庆云、惠民、江苏等地考察林下经济,发现林下养殖蚯蚓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收的好途径。
开始推行养蚯蚓时,多数村民不理解,林殿龙多次找到几名思想开放的村民做工作,终于有10户村民愿意试一下。通过村民与村集体合作的方式,发展了50亩。当第一批蚯蚓换回钞票时,大家都有点意外。去年虽遇暴风雨灾害,合作社仍创造了近15万元的经济效益。“林下淘金”在村里成了口头禅。今年,本村11户村民、邻村22户村民又走上林下经济致富路。
一年为村增加集体收入近20万元的林殿龙,眼下,正抓住县国税局帮扶该村的有利时机,张罗着修边沟、绿化村庄、硬化路面、更换路灯。村民们都说:在小林和上级政府的帮助之下,再难也要创成全县生态文明村。
推荐阅读:
山东德州:上半年发展花卉苗木面积达11万亩
花卉电商近期将启用 漳州传统产业开启新时代
湖北宜都: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带富一方乡亲
广西:浦北林改促进林业发展林农增收述评
编辑: 三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