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争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3/8/30 15:43:17

“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上新水平”,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与民生福利关系问题的重大决策,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争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持续保持生态环境竞争力。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力度大,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环境就是竞争力、生产力的意识,使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和发展理念;有利于将我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有利于打造绿水青山、蓝天碧海的美丽福建,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积极推动经济的生态转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当前,福建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快速重型化的特征明显,发达省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在我省集中出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任务繁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既要推动经济的生态转型,又要减少转型过程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充分拓展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机遇”和“空间”,加快节能减排力度,强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良性耦合,切实推动发展理念由注重增长的数量和速度向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转变,推动发展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能循环、高效率转变,逐步构建与我省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把福建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转变生态资源为绿色福利,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一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力度,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运用自然修复能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好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和修复,加大对重点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在生产力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使福建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二要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更大规模地开展城乡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功能。加强公园、绿化带等绿地的建设和自然风景的保护,确保一定比例的公共绿地和生态用地,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构建宜居宜业的生态人居体系。三要促进区域协调平衡发展,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迅速缩小区域差距,应从本地实际出发,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牢固树立绿色开发理念,提高产业项目引进门槛,把好环保关,在发展过程中保护好青山绿水,并以新农村建设、清洁家园为载体,把特色产业、环境整治和民生改善结合起来,切实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四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与保障,为生态环境质量的长期改善奠定基础。实行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标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保护和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效率利用。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建设绿色矿山。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推进陆上和海上风电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推荐阅读:

安徽:环巢湖区市场引领绿色种植 带动农民增收

广西大化:10万农民林下掘金

山西中阳:林下经济带动广大农户发家致富

湖南新化:林下经济“以短养长”效果显著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