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高原植草:构筑绿色屏障 助藏民增收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3/9/10 15:19:21

夜夜听雨,正值夏秋之交的拉萨,竟然可以如此多雨、湿润。在西藏林周县卡孜乡白朗村,雨后的清晨,黑麦草的芳香夹杂着泥土的气息,混着稀薄的氧气,沁人心脾,初到高原的不适似乎有了缓解。山上山下满眼的绿色,当地藏民说,今年雨水多,再加上人工植草,牧草长势好,往年这个时候,山上的草已经枯黄。

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联合利华力士品牌、阳光媒体共同发起的“力士·绿哈达行动一人一元一平方米青藏高原万亩植绿计划”从今年4月开始在西藏林周县卡孜乡白朗村种植1600亩草地,经过5个月的时间,过去满是碎石的荒地,如今已是绿意盈盈,在白朗村记者看到,450亩和1150亩两块人工种植的草地比自然状态的草地长势好很多,草高茂密,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缓解了当地草场的退化,还给当地藏民带来收入的提高。

白朗村藏民收入涨五成

18岁的索朗仁青在一群年长的藏民里格外显眼,黝黑的皮肤掩饰不住他青春的朝气。看到眼前的草地,他掩不住兴奋,“现在我家有10头羊在村里的合作社入股,因为草地面积还不大,村集体合作社目前只有200头羊。如果将来草地面积扩大了,在山下放羊放牛,将不会那么辛苦,牛羊也不会因为爬山消耗那么大。”

与索朗仁青不同的白觉,47岁,植草给他带来的重要变化是现金收入的提高。去年他的年收入有6000多元,今年村里种草之后,他加入合作社务工,增加的现金收入有3000多元,今年的年收入会达到9000多元。他也有10头羊入股村集体合作社,年底还可以得到入股分红。

林周县地处西藏中部、拉萨河上游及澎波河流域,是拉萨的农业大县,为半农、半牧区。白朗村是典型的因生态环境退化而深受影响的村庄之一。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生态系统相对脆弱。877位村民主要从事传统农牧业,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至2011年底,该村人均收入仅为5000元左右,人均现金收入仅为2500元左右。再加上不科学的放牧和开垦,加剧了天然草场的退化,进而又破坏了土地,这一农牧业的主要生产资料。

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俊喜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力士·绿哈达高原植绿项目虽然今年只有1600亩人工草地,但是随着该计划的实施,到2015年将种植5000亩草地,将带动生态—农牧业系统耦合生产,促进白朗村及周边地域经济发展。

据西藏自治区最大的乳制品收购、加工、生产企业“高原之宝”提供的数据:在藏区,平均每四亩草地养一头牛,其中改良牛每天产奶20斤左右,乳制品企业给牧民的收购价为每斤3元左右。那么1600亩草地理论上每年可为当地牧民创收800多万元。如果养殖的是牦牛,其每天产奶3斤左右,收购价为每斤10元。那么理论上可为当地牧民创收400多万元。

万亩草地构筑绿色屏障

白朗村的生态景象虽然令人欣喜,但整个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和过度放牧的情况却是非常严峻的。据武俊喜博士介绍,天然草地退化与其本身的脆弱性以及恶劣气候条件有关,但超载过牧等人类活动是主要诱因。长期超载过牧导致天然草地退化加速和程度加深。1959年—2004年西藏农牧民人口增加了0.97倍,而牲畜存栏量却增加了1.6倍,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草畜矛盾突出造成的。1990年—2005年,西藏草地退化面积以每年5%—10%的速度扩大。如果天然草地的退化速度和退化面积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藏广大牧民将丧失世代繁衍生息、赖于生存的草地,也将导致西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丧失,后果不堪设想。

“解决天然草地退化需要依靠国家草原保护、经营、建设等政策落实,依靠退牧还草、围栏工程、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国家大型生态工程实施,依靠草原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依靠牧民的草原生态安全意识的增强,同时,也要依靠像中华环保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和企业等民间力量,比如说"力士·绿哈达行动",是目标明确、组织得当的草地生态恢复行动计划。”武俊喜说。

据专家测算,相同条件下草地含水量比裸地高出90%以上。青藏高原水资源量占中国水资源总量的20.23%,高原水土流失将导致水资源危机和重大的经济损失,万亩草地对水土的涵养将为青藏高原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庭建对记者说,“力士·绿哈达行动”在改善藏区自然环境,降低因自然环境恶化引发灾难的风险、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积极努力地让社会各界意识到个人行为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密切关联,从而以全社会的力量推动环保事业的持续发展,这种模式是非常好的。

推荐阅读:

三北造林撬动苗木经济 宁夏泾源形成富民产业

江西:南丰做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

用生态农业力量托起“美丽中国”

内蒙古:保护草原生态 让经济建设与生态和谐发展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