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种树人马波:这世上有多少人能拥有一片树林?

来源:新华社  作者:陈晓虎 艾福梅  2013/9/10 15:27:05

老家村子里碗口粗的柳树,是马波儿时最美的记忆。外出求学、打工、种地、开店,不管如何奔波,记忆中的绿色不见褪色,反而愈加鲜亮,挥之不去,不时萦绕在梦中。于是,刚从农家乐赚到钱,马波就毅然把这一切交给家人,顺从内心“绿色的冲动”,独自一人来到荒芜的毛乌素沙地边缘,用10年时间染绿了1.4万多亩荒沙。

马波出生于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红崖子乡井湾村,今年41岁。1994年从宁夏林业学校林果专业毕业后,与专业有关的工作一直没有着落。为了生存他干起了洗煤工。但他不甘心,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函授拿到大学文凭。之后,他还干过很多工作,与人合伙开小型饮料厂、承包河滩地搞种植和养殖、借钱开火锅店……2001年,命运之神再次将马波与林业联系在一起。当时的石嘴山市陶乐县林业局争取到一个3年期的国际治沙造林项目,马波因为林业学科背景,以聘用临时工的身份参与其中。

马波告诉记者,那三年过得很快乐,每天走十几里沙地也不觉得累。“在寸草不生的沙地当年就能看到绿色,你不知道那对我是多大的冲击!”如果说林业学校的学习在马波心里播下了一颗绿色的种子,那么3年参与国际治沙造林项目的经历,则给了这颗种子最好的养分。

2003年,恰巧当地拍卖沙地承包权,马波在老家井湾村附近承包了6500亩沙地。尽管那些年还到处打工赚钱,可他每年仍会挤出一两万元用于点播草籽和种树。当沙地慢慢披上了绿装时,生态移民搬迁需要征用这块地,他二话没说就交给了政府。2009年,政府又给他重划了一块7600亩的沙地。

这时的马波已经找到了赚钱的营生——开农家乐,虽然只有四五张桌子,但一年也能赚个十几万元。该听媳妇的话去市里买房,还是扩大农家乐多赚点钱?马波思考良久,最终选择的却是第三条路——重回沙地种树。

“既然承包了,就不能让它一直荒着!”马波的话语很简单。

然而,种树并非一帆风顺

2010年,马波先平整了3000多亩沙地,当年雨水好,栽下的树苗都发了芽,长出了新叶,他看着心里直乐。为了防牲畜破坏树苗,他几乎天天从陶乐镇骑摩托车来巡查。有一个星期,因为家里有事,他没能来看,可等他再次来看的时候,沙漠里到处都是骆驼脚印。“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好’,赶紧骑着摩托往沙窝里跑,只见一群骆驼正在那里啃树苗。刚开始还骑着摩托车撵骆驼,不一会摩托车也陷在沙里动不了,我拔腿又继续撵,可骆驼聪明得很,你撵它就跑,你停它也停。满头满脸都是沙和汗水,再也跑不动,一屁股坐在沙漠里。”

这一次,骆驼把他新栽的树苗差不多吃光。晚上回到家跟老爹诉苦,老爹还得劝他,“这骆驼都是乡里乡亲养的,总不能闹矛盾吧,提醒他们管好骆驼就行了。”马波听了父亲的话,只好自认倒霉。“不光是当年的投入打了水漂,还浪费了一年的时间。”

第二年,马波又接着种树。他在沙漠边缘修了几间彩钢板房,专门请人看护,自己也时常住在这里。与其他治沙人相比,马波有优势也有劣势。专业功底是优势,资金不足是劣势。但他并没有被劣势难倒,而是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用科学治沙弥补资金短板。

比如,沙漠里种树,滴灌无疑最省事最节水,但投入太大,一千亩地得200多万。马波哪有这些钱。于是,他天天琢磨,给水车加了一个增压泵,再给出水软管前加一段80公分的塑料硬管,发明了“沙地增压深管浇水法”。

记者跟随马波给树浇水,只见他把塑料硬管从离树根约十公分处插入沙地,这时水压带动硬管深入地下50厘米到1米处,水完全浇到树根。“这种方式一车10立方米水能浇五百多棵树,利用率高,浇一次能保持40多天,也省人工。”马波得意地说。

目前,马波治沙的投入主要来自经营农家乐所得,但他深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有沙地里出效益,才能长久地维持治沙投入。”

今年,他用推土机推平了近千亩沙地,琢磨着一步步搞开发。他开始培育树苗,试种了100亩苜蓿、养了20多只鸡、开辟了几块蔬菜地,还尝试着种了10平方米的菊芋。马波的理想是形成一个小生态循环。“苜蓿可以喂牛、羊、鸡,牛、羊、鸡的粪便可以肥沃沙地,无污染的蔬菜、牛、羊、鸡可以成为绿色健康的食品。可别小看这个循环,一旦建成,潜力巨大。”

现在,马波已经栽下灌木、乔木60多万株,大青杨树10多万棵。在不通电的沙漠里,马波夜晚只能听收音机或者就着烛光读书,但他却乐在其中。他经常在月光下带着三只狗躺在沙坡上,静静地聆听树叶摩擦的沙沙声……

马波说,这片沙地他有50年的承包权,只要政府不收回,他就一直把树种下去。“这世上,有多少人能拥有一片树林?又有多少人能把一片沙地变成绿洲?我做到了,这辈子就没有白活!”

染绿了这片沙地,马波又惦记起自己出生的村庄。“我想每年无偿给村里提供一些树苗,让整个村子也绿起来,我想重新找回儿时村口的那片柳树记忆,这是我的另一个绿色梦想!”

推荐阅读:

海南省林业厅开展“我为林农增收造一亩林”专题活动

连城苗农热心培育绿化大苗

陆宁:用执著和诚信追逐“荷花梦”

江苏“园林专家”韩进彪的“陕西情结”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