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
来源:人民网 2013/9/12 15:06:27
武隆:近年来,武隆县铁矿乡立足高山地理优势、当地生态和现有产业基础,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高山特色经济产业基地,使之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农业示范园:村民增收的“聚宝盆”
去年年初,铁矿乡“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百胜村白果湾种植500亩野百合,建立野百合种植科技示范园,打造‘白果湾花谷’”。
据白果湾花谷负责人杨飞介绍,近来正在和一家摄影公司商谈,在白果湾花谷建一个摄影基地,利用野百合花绽放的美丽场景,吸引游客在这里摄影留念。农民不光在种植上获得了收益,做成观光农业,加上四周自然景观,助推旅游发展,让农户种植百合花之外还能吃上“旅游饭”。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把生态农业示范园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走生态观光农业路线,通过观光游的模式将旅游作为创造更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途径,达到为民增收目的。”该乡负责人杨涌介绍说。
目前,该乡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初步建立起了油茶、金银花、黄连、野百合等产业示范园,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已成为村民增收的“聚宝盆”。
特色林下经济:村民提钱的“绿色银行”
据了解,铁矿乡充分利用林改政策,掀起了以短养长、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潮,形成了林药、林禽、林畜、林果、林粮、林游等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例如,铁矿乡红宝村林下养殖服务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余亩,林下放养土鸡,现养殖存栏柴鸡3万余只,发展社员20多人。该合作社负责人黄邵阳对笔者说:“现在的柴鸡每斤能卖到25元,一只柴鸡重4斤,每只鸡收益近百元。柴鸡蛋每斤也能卖到12元,比一般的鸡蛋贵上一倍多。”
“合作社从事的林下养殖模式,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带动林农致富奔小康的一种重要生态模式,值得大力推广。”铁矿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谢春林说。
据该乡林业站负责人余忠伦介绍,该乡立足林改后的林地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市场化运作,坚定不移地走“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路子,掀起了林下养殖土鸡、山羊、土蜂,林下种植黄连、猕猴桃等经济种养业,取得了由“砍山吃山”到“护山靠山”产业性质的根本转变,农民收入稳步快速增长,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22元。
生态旅游产品:村民致富的“助推器”
近年来,铁矿乡坚持生态为先、富民为本、村美为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旅游产品,促农增收。
例如,铁矿乡红宝村充分发挥高山植被完好、中药材蜜源丰富等生态资源优势,发动100余户村民在养殖土蜂1800箱(群),并成立了大梁山生态蜂蜜专业作社,注册了“大梁山”牌蜂蜜生态品牌商标。
笔者了解到,该乡的土蜂生活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大山里,采集的花粉多样,酿制的蜂蜜植物氨基酸和酵母酸及药物糖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年产蜂蜜约5万斤,市场价达120元/斤,年产值近600万元。
目前,铁矿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注重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前瞻性注册了大洞河冷水鱼、鸡尾山野生猕猴桃、大佛岩野生天麻、穆杨沟天然竹笋等23类商标,打造生态旅游品牌。今年,该乡的手工艺品、土特产品销售人员达100余人,农民人均增收6000余元。
据了解,铁矿乡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特色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产品,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全乡依托特色生态产业创收效益超过5000万元,逐步走上一条具有高山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
推荐阅读:
江苏沭阳:依托“四大优势”促花木产业高速发展
陕西:紫阳厚朴园的山林经济 山上是个绿色“银行”
广西:弄拉屯的“生态经济梦”
福建屏南:扶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