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福建:建瓯林农笑“竹”颜开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  2013/10/14 13:09:29

刚进福建省建瓯市,毛竹、雷竹、绿竹、苦竹……便扑面而来。同行的建瓯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林振清自豪地介绍:全市竹类面积达130.9万亩,毛竹林面积、毛竹立竹数踞全国县(市)之首,尤其是竹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后,林农的腰包都鼓了起来,个个笑“竹”颜开。

筑巢引凤,让企业住进来

早在2006年,建瓯市委、市政府就启动了规划面积1.5万亩的“中国笋竹城”建设,意在建成集笋竹加工、产品贸易、信息交流、竹业科研、竹林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城。

“如果全部建成,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80亿元,能安置就业人员3万多人,目前已引进企业93家。”建瓯副市长傅晓雄指着即将建成的商贸中心主楼说,“‘中国笋竹城’项目已被列入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一批批竹企业将从这里起步,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据建瓯市林业局统计,全市从事笋竹加工企业已达369家,其中年产值超1亿元的规模企业就有18家,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的有2家、获得“中国竹业龙头企业”称号的有1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5家。

政策扶持,让行业动起来

“‘筑巢引凤’的关键点还有政策的扶持。”建瓯市林业局局长范忠健说,金融部门给予优先贷款、林业部门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扶持、企业用电优先安排……针对重点笋竹加工企业的利好消息接踵而至。

同时,为打品牌、创特色,建瓯市政府还针对企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激励举措: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一次性奖励50万元;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一次性奖励5万元;允许企业以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作价入股作为投资,按不超过注册资本40%的比例予以核准登记……

利好远不止于此,松绑减负更利于扬鞭跃马。早在1998年,建瓯就实行减半征收农业特产税和林业金费;2000年,农业特产税和林业金费收费标准再次减半;2003年,缓征笋竹农业特产税;2006年,对竹材及半成品、成品省内运输实行绿色通道。

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下,竹胶板、竹地板、竹工艺品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公司以前只能生产竹地板半成品,技术升级以后,高密度竹地板在国内外市场十分走俏,去年出口创汇2900多万美元,位居全国前列。”华宇竹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长水深有感触。

效益凸显,让竹子节节高

11种竹产品荣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11项竹产品商标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闽北笋菇批发市场”笋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直接带动了1万多人从事笋竹产品销售;新开设竹山机耕路累计达3000公里、新建超过20立方米的蓄水池400多个……建瓯市发展竹产业的基础越来越扎实,前景越来越美好。

尤其是广大林农看到竹山的“钱”途后,发展的势头猛不可挡。据建瓯市林业局统计,2012年全市丰产毛竹林平均亩产冬笋150公斤、春笋500公斤,仅鲜笋产值每亩就超过1800元。

“每年砍竹收入4万元,挖笋收入4.5万元,扣除肥料和灌溉等成本2万元,每年纯收入6.5万元。”玉山镇塘下村林农吴京州美滋滋地介绍。

与此同时,发展起来的竹产业还吸引了大批青壮年劳力在家务林。“玉山镇上房村共有1295个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却不到100人,8家笋竹加工企业中,有7家是当地林农创办,家庭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2010年上房村还被福建省政府评为‘省级生态村’呢。”建瓯市林业局分管负责人杨子旺介绍。

如今,依靠笋竹业的发展,建瓯市先后获得了“国家火炬计划笋竹科技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国家级竹制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有机笋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县)”等称号。

推荐阅读:

“生态愚公”12年坚持让荒岭变“青山”

海南:三道免费向职工发黄花梨等苗木25000株

邱建成:一个人的绿色坚守

造林人张应龙:防沙变“用沙” 沙漠结果实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