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花王——访花卉新闻人物赵才标
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琦敏 2006/2/20 10:02:52
到今年为止,赵才标已与花结缘十年。捧起最心爱的凤梨新品“电脑王”,他再次道出梦想——做“中国花王”。
赵才标在温室花房里侃侃而谈。本报记者金昊摄
最艰难:专利花卉
走进赵才标的办公室,一瓶亮丽的黄色郁金香立刻引来了记者的赞叹。但赵才标却摇摇头:“这只是进口郁金香的第二代,品质已经有点退化。我们正准备尝试对它基因改良,培育有自己专利的新品种。3月底,我们去年11月种的320万株郁金香新品就要开花了。”
这是“中国花王”梦想中最艰难的部分。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套花卉新品种的保护制度,“我们每种一朵花,都要向其专利所有者支付高昂的专利使用费。”赵才标说,“中国最缺的,就是自己的‘专利花卉’”。
然而,花卉种质创新需要漫长的筛选、培育过程。令赵才标欣喜的是,通过与国内大学、科研院所的广泛合作,明年将会有3-5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诞生。
最宏大:花卉工厂
走进面积、设施都堪称全国第一的花卉温室,赵才标向记者介绍:这是与比利时合作引进的微型凤梨、那是适合上海家庭的“粉冠军”……赵才标捧起其中的一盆——“王中王”凤梨,他要把这盆花,献给2008年北京的“奥运之星”们。
目前,上海鲜花港年产花卉种苗1亿枝,盆花30万盆,鲜切花200万枝。赵才标说,今年他们还要增加5公顷“太阳能温室”。不过,这离“中国花王”梦还很远。赵才标的想法是:形成稳定的专利新品种开发能力,然后卖种苗。现在,鲜花港的一个仅60人的组织培养室,配置2公顷炼苗温室后,一年可产种苗1800多万株,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如果哪天我们卖苗不卖花,而我们的专利种苗开放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苗圃里,我的梦想才真正实现了!”
最理想:花卉服务业
采访那天,正值情人节。记者却没看到红玫瑰的身影,赵才标说,鲜花港只产中高档花卉,普通玫瑰还没够上这个“档次”。
在赵才标看来,只有鲜花成为市民的日常消费,才能真正“催熟”花卉产业。当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鲜花消费,尤其中高档花卉消费,会有一个跳跃式增长,而上海正处在这个门槛上。
买回盆花怎么养?兴许不久后,鲜花港售出的鲜花都会配上一份具体的产品说明书。把花卉科普知识和现代服务业密切联系,高质量实现“中国花王”的梦想,赵才标准备再为之奋斗二十年。
人物看点
赵才标,44岁,上海市南汇人。工商管理硕士、中荷农业部上海园艺培训示范中心主任、上海鲜花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获1991年、1992年度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2001-2003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2005年度中国首届花卉新闻人物奖。
编辑: 木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