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开化:油茶花让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 2013/11/29 9:07:17
“茶油产量1350吨,产值1.57亿元,创汇78万美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23元。”浙江省开化县县长谢剑锋谈到2012年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时颇为自豪,“我们通过发展高效油茶示范基地建设、支持鼓励茶油深加工项目、拓展省内外市场,使油茶成为全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开化县地处浙西山区,境内生态环境优良、水土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坐拥如此丰富的林业资源,怎么利用好便成了县委、县政府实施强县富民战略的头等大事。
“油茶,发展油茶!”经过深入调研,县领导班子决定通过发展油茶产业,提升全县林业经济水平,进而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一时间,全县上下联动,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开化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筹建了开化县油茶产业协会,编制了《开化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开化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为基地建设、茶油加工、茶油购销等指明了道路。
开弓没有回头箭。“今年,我们对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制订了《2013-2016年开化县油茶产业发展建设计划》,明确了2013年-2016年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年度发展计划。”开化县副县长汪宇祥特别强调,“在发展进程中,我们层层落实责任,实行专人负责。”
发展油茶产业亦如行军打仗,在队伍开拔之后,政策与资金必须如同粮草一般同步先行,缺一不可。那么,开化县发展油茶产业的资金从哪里来呢?
“2008年以来,全县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项目资金2045万元,县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鼓励工商资本投入1.2亿元,形成了多方筹措资金的良好格局。”汪宇祥说。
与此同时,县政府还决定对新发展油茶种植者,每亩最高补助800元;对标准化加工的油茶企业最高补助50万元;并针对茶油龙头企业,每收购本县农户茶油5000公斤以上的,每5000公斤奖励1万元,每年每企业的奖励总额不超过20万元;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公司和经纪人,联结本县农户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进行分段奖励;县外进行销售钱江源山茶油的专卖店,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也有奖励。
在政策与资金的双重保障下,开化县已建成油茶林20万亩。县林业局局长王建平说,“社会资金的投入,不仅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还起到了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效果”。其中,浙江纳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大溪边乡流转低产油茶基地3000亩,成立了康到家山茶油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模式。
“企业做得好,我们就跟着干,这样的生活才有奔头。”大溪边乡茂新村农民方德球通过油茶低产改造,油茶产量从以前的亩产不足5公斤提高到了36公斤。
尤其是马金镇麻坞村的农户们,以土地和资金入股的方式组建的开化共富油茶专业合作社,其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形式深受业内专家的肯定,目前这个村新发展油茶基地超过1000亩。
据开化县林业局统计,目前全县油茶专业合作社已带动农户5000多户,经营油茶基地面积超过2万亩,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通过发挥示范基地和示范大户的辐射带动效应,全县油茶产业发展呈直线上升趋势。
“种植油茶不能蛮干,要讲究科学。”谢剑锋介绍,为提升全县油茶经营水平,县政府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省林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以专家为依托,健全了油茶技术推广网络。目前,县、乡、村、户“四位一体”的责任农技推广体系,为保证油茶质量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政府对油茶产业的扶持,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油茶行业的兴起。”王建平补充说,“目前全县打出的品牌有‘苏庄’、‘三丫丫’、‘之益堂’等10多个,其中‘苏庄’牌山茶油已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品牌之路正是开化县委、县政府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关注的重点,谢剑锋说,“我们将统一全县山茶油品牌,注册‘钱江源山茶油’商标,运用品牌战略,打响开化油茶的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认知度,让油茶产业挑起生态富民的大梁”。
推荐阅读:
黑龙江:牡丹江利用林业优势优隆起林下经济
山东德州:大柳镇苗木产业富民
北京:魏善庄镇抓住机遇 绽放“美丽”产业链
四川德窝村:小山村走出特色产业化新路子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