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绿衣使者”刘菊梅 在荒山上播种希望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6-2-24 13:24:51


    23日,在云南省丘北县大山深处的石葵村,村民们被一片喜悦包围着,全国妇联授予该村绿化带头人刘菊梅2006年“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称号。

    今年38岁的刘菊梅是个彝族妇女,从1999年起开荒造林,并带动村民植树,现在这个村庄周围绿树成荫,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500多元增加到1200多元。刘菊梅在当地成为家喻户晓的“绿衣使者”。

    在荒山上播种绿色希望

    丘北县石葵村原来是一个非常贫瘠、封闭的小山村,距离最近的赶集地要走4个小时,村民生活窘迫。1998年前后,村民们盲目种植三七药材,结果不但使很多村民的艰辛化为泡影,而且还背上了债务。刘菊梅的婆婆也欠了5000元的债务,婆婆为此大病一场,债务就落在了刘菊梅夫妇身上。

    “山里人的出路在哪里呢?”只有初中文化的刘菊梅苦苦思索着,隔山清水江国有林场中郁郁葱葱的林木给了她答案。刘菊梅告诉记者,当时她想,国家花那么大力气搞绿化造林,肯定没错,我们山里人为什么不学习林场造林呢?于是,植树造林的念头在她的脑中油然而生。

    1999年,刘菊梅贷款2000元,与丘北县林业局签订了承包荒山搞绿化的合同。接着她与丈夫在山上安营扎寨,每天起早摸黑,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吃点干粮,晚上忍受着蚊虫叮咬。山上石多土少,锄头下去,火星直冒,刘菊梅的双手磨出了血泡,长满了硬茧。这样一连干了一个多月,8亩荒山被开辟出来,载下了2600株杉树。刘菊梅看到了希望。

    但一场大火又把她的希望变成了泡影。除夕夜,全家正在吃年夜饭,刘菊梅突然发现对面山坡上的林在起火冒烟,等村民们赶到山上时,这片林子已经被烧了一大片。

    刘菊梅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声音哽咽:“辛苦了一年,一下子就化成灰烬,叫谁都心痛。”丈夫面对残酷的现实想放弃,刘菊梅忍住悲痛劝慰他:咱家既然带头栽树,就要做出点样子,如果就这样打退堂鼓,以后乡亲们谁还敢栽树呢?

    在刘菊梅的鼓励下,丈夫打起了精神,夫妇俩上山重新补苗。此后,他们每年把2000多元的粮食收入都投在种林上。一到春季,为了不错过种林的好时机,不论刮风下雨,刘菊梅每天都往山上跑。经过几年的艰辛,刘菊梅承包的40多亩荒山全部披上了绿装。据评估,这些林木的价值达60余万元。

    帮扶村民开荒造林的“土专家”

    原来反对造林的村民们看到刘菊梅的收益后,也纷纷上山开荒造林。瞧着村民们都动起来,刘菊梅乐了,东家买不起树苗,她赠送,西家没钱买化肥,她掏钱。几年来,刘菊梅为村民们支援的财物达上万元,这在一个年均收入只有几百元的山村里不是个小数目。

    村民杨志华一直是政府扶贫的对象,一年除了几百斤水稻外,无其它收入,生活费用都靠政府救济。3个孩子的学费从进校门到现在都是借的,共累积了5000多元的债务,这笔债对于杨志华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不知猴年马月能还清。

    刘菊梅对杨志华的处境很同情,毕竟自家几年前也有同样的经历。为了让杨志华尽快摆脱困境,刘菊梅一开始就教杨志华种植桐果、桉树等经济作物。怕杨志华家种不好,刘菊梅经常是教他家都种好了,然后顾自家的。

    就这样,到2003年,杨志华不但还清了原以为一辈子都还不清的债务,他家山上还种了十几亩按树、桐果和十几亩烤烟,单桉树叶子和桐果每年可卖1、2千元,烤烟每年预计可收入1万多元,在林间套种的红薯每年可收成4000多公斤。杨志华说:“没有刘菊梅,就没有我家的今天。”

    在刘菊梅的带动下,石葵村的100多户农家,共种了800多亩的杉木,该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苗木生产专业村,并辐射带动全县杉树种植面积近3万亩。

    刘菊梅说:“现在村民们都看我的,他们听说我准备栽纸浆树,有的回去就立刻动手买苗栽种。”为了当好带头人,她深知仅凭自己的那点文化还不够,她需要不断充电学习。每次去县城,她就钻到书店去找林木栽培的书籍。为了提高栽培技术,她经常请教林场技术员。县、乡、村的农林技术培训班上总少不了刘菊梅的影子,而当她掌握了技术之后,就积极传授给村里人,在家开办了免费技术夜校,按季节定时为村民讲课,实地示范操作,直到所有的村民都掌握为止,村里的百姓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土专家”。

    谈到将来的打算时,这位朴实的农家女并没有豪言壮语,她表示,今年准备再造20亩杉木林,让更多的荒山披上绿装。

编辑: 木瓜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