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靠山不吃山 林下赚大钱
来源:海口晚报 作者:宋亮亮 2014/1/13 14:50:58
常言道:靠山吃山。保亭的一个苗族山村却没有“吃山”,而是用一笔养山护山的“生态账”,让村民赚了个盆满钵满。
春节临近,盆昌和忙得不亦乐乎。“等收完瓜菜,就要上山抢‘宝贝’了。”他说。盆昌和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新政镇新建村委会什芒果村小组的村民,他说的“宝贝”,是一种珍贵南药———野生益智。
什芒果村周边的黑山、乔岭上,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林木,树林深处野生益智丛生。按照村里不成文的规定,谁先发现野生益智,做上标记并管护好,野生益智就归谁。为此,每到年初,村民都争先恐后上山寻找。找到野生益智,清理周边杂草,埋起来作肥料,待5月份果实成熟即可采摘。“摘果时,大家天不亮就出发,带上干粮,住在山上,摘完再回家。”盆昌和说,去年野生益智收购价每斤7.5元,他赚了6000多元。据什芒果村小组组长李文超介绍,野生益智让全村发了财,2013年为村民增收180万元。
野生益智,仅是什芒果村发展林下经济的一项“拳头产品”。新建村党支部书记高政忠说,什芒果村是个仅有68户人口的苗族村,村民长期靠种植橡胶、槟榔、瓜菜为生。这些传统产业价格波动大,而且容易出现破坏生态的隐患。2010年开始,村里先后成立深山养蜂、什玲鸡养殖、野生益智运销等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林下经济已占全村经济收入的1/3。
“这个村去年人均收入8210元,远超过6562元的全镇平均水平。”新政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黄伟鹏说,林下经济在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村民增收的同时,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地处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的保亭,森林覆盖率高达85.2%。一边是生态保护,一边是农民增收,两者如何兼得?在保亭林业局长黄启璋看来,林下经济是重要的破解之道。他认为,传统的“靠山吃山”,具有盲目性、掠夺性,往往生态恶化、越“吃”越穷,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让村民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尝到致富甜头,才能在心里增强生态保护的自觉性。
实现了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双赢”的什芒果村,正在升级谋变。该村小组组长李文超透露,村里计划成立加工合作社,延伸初级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保护好青山绿树,腰包会越来越鼓。”
推荐阅读:
山东昌邑:林业引用BOT模式 发展苗木基地一万多亩
福建泉州:山区农户不砍树也致富
萧山:算准花期找准商机 开创山区寄养盆花产业
北京:推陈出新 花农转型致富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