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苗木成为苗农的摇钱树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许元峰 2014/1/15 15:17:46
随着苗木产业的迅速发展,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苗农不断进行学习、钻研和创新,在标准化白蜡、国槐等品牌树种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良种选育、种苗生产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惠民县的苗木大户利用平茬技术培育苗木,实现了“杆直帽圆”、“二次定干”等标准化苗木的生产与培育。在苗木大户种植标准化白蜡树示范带动下,更多苗农更新了观念,使其培养标准化优质苗木的综合实力走在了全国前列。
滨州市是全国最大的白蜡树种集散地,白蜡树种已成为该市的主打特色树种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就争相应用白蜡树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随着近十余年来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绿化美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用白蜡树作为绿化树木的需求总量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大规格的标准化白蜡树,一直供不应求。
苗木种植大户李金平,靠种植标准化白蜡、国槐苗木发家致富,被惠民县当地人称为“苗木大王”。1997年,他在自己承包的8亩土地上,开始种植滨州市的乡土树种——白蜡树。他挑选一级白蜡树苗作为培育对象,努力打造滨州市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化、标准化白蜡基地。李金平通过科学种植和科学管理,历经6年时间,种植的1500株优质标准化白蜡树,每株苗木直径能达到10厘米-14厘米,且杆直帽圆、挺拔玉立,以每株200元—500元的价格被抢购一空。8亩标准化白蜡树年收入达50万元。现在,李金平的苗圃面积已发展到200亩,种植了国槐、白蜡、速生白蜡、紫叶李、北美海棠等标准化绿化苗木,每年收入达100万元。李金平创建的山东省林科院第二苗圃,是集“科研—生产—繁殖”于一体的专业苗圃,所培育的苗木畅销全国30多个省(区、市)。
新的种植理念启发了更多的苗农创新思路,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发展种植大有前景的标准化苗木。
惠民县苗农培育标准化白蜡的理念是:少而精、合理密植、节省人力物力。首先,要挑选2.8米—3米高的优质白蜡苗木,第一年每亩按1.5米×1.5米株行距定植;到第三四年,可隔一行去一行,隔一棵去一棵,获得第一批收入;留下的白蜡树株用大肥大水,科学管理,合理密植,过六七年即可培育出一批直径为10厘米—13厘米的大规格标准化白蜡苗木。市场上,大规格标准化苗木价格一直持续上涨,供不应求。现在一株直径15cm的优质标准化白蜡能卖到2300元以上。2012年春季,滨州市光速生白蜡——“鲁蜡2号”新品种一项,就繁育近20亿株,创造价值达30亿元。
“前段时间平均每天走货量在80车左右,每天交易额在500万左右。进入苗木的旺季,顶峰期每天走货量在300辆车,当天交易额都在1500万元以上。下一步我们苗木协会、种植大户、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带领着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尽量缩小小苗的种植面积,选择性的种植一些标准化的、大规格的苗木。让农户得到更高的效益,使我们苗木产业健康发展。”惠民县皂户李镇苗木协会会长李灵龙说。
近年来,惠民县充分发挥“南木北移、北木南迁”天然驯化场的地域优势和传统种植优势,全力推动苗木产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苗木产业初步形成了“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2013年,惠民县流转土地2.1万亩用于苗木种植,苗木种植面积8万多亩,受益农户1万多户,苗木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拉动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
惠民县举办的两届黄河三角洲(滨州·惠民)绿化苗木博览会,为标准化苗木拓宽了销路。苗博会的主会场设在黄河三角洲惠民苗木大市场,共500个展位,吸引省内外各地的苗木客商前来参展。惠民苗木大市场成立两年多,先后吸引入住了300多家合作社和公司。众多苗木经纪人的进驻,使得市场的影响力辐射到了全国各地。品种资源及苗木的繁育、嫁接等技术,给当地的苗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推荐阅读:
漳州花卉企业多举措促销年宵花
江西:吉安县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建设
江西:全南县依托资源优势推进林下经济发展
福建:总投资8亿建设花卉市场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