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林国:种植鲜切花 我觉得很幸福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 2014/2/14 15:47:24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咏菊的诗句。近日,笔者走进江西省德安县宝塔乡团山村十三组,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白茫茫的大棚,里面种植的不是一般的秋菊,而是一年四季都会绽放颜色各异的鲜切花非洲菊。花的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妇,孙林国和妻子都是刚毕业几年的大学生,凭着聪明才智和自己勤劳的双手,自主创业,在花海里徜徉,仅3年时间,就成为遐迩闻名的大棚鲜切花花卉种植能手。
爱花——志趣高雅年少时
1986年出生的孙林国,从小就对花草有着超乎寻常的感情,他也一直坚持着这种自认为高雅的兴趣爱好。据他回忆,小时候他就特别喜爱花花草草。每逢春季,当别的孩子都在玩捉迷藏、丢沙包等游戏时,他经常会独自到附近的山上挖些野百合、金银花、杜鹃等在自家院子里栽种,乡亲们都戏称他是“花痴少年”。记得读初一时,那年寒假,他随家人到湖北随州老家过年,过完年竟然捎带着一些银杏、结香花幼苗坐车回了家,惹得爸妈直夸这孩子有心,是真心地爱花。
2005年夏季,高考填报志愿时,孙林国特意选择一个有园艺专业的学校,最终他如愿地考上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进校后,他才知道,这也是母校开设的第一届园艺专业。当时,全年级只有33个人学此专业。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在学校的几个花圃,同学们也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2006年,孙林国还顺利地获得了园艺师资格证书。
种花——只为圆一个梦想
2008年7月,孙林国毕业后,经亲戚介绍,来到了苏州玫瑰园园艺公司打工,在这里,他也结识了现在的妻子魏丹丹。2010年他俩结婚后,魏丹丹跟随孙林国来到了家乡——江西省德安县宝塔乡团山村。孙林国梦想着能继续从事花卉行业,不久以后,就在德安县河东乡一个花卉基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孙林国在花卉基地工作期间,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种植技术。当他看到老板童军生一年能赚几十万元时,孙林国的心里就开始痒痒。他把想法告诉了老板,老板极力鼓励他能够自己创业。于是,孙林国和妻子商量后,便下定了决心自己单干。2011年,老板童军生借了1万多元的钢管材料给他,还帮助他从山东购进了大量非洲菊鲜切花小幼苗。就这样,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在苏州学到的知识,和妻子一道在宝塔乡团山村承包十余亩耕地种植大棚非洲菊鲜切花,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由于孙林国和妻子魏丹丹精心管理,他种植的大棚非洲菊鲜切花不仅品相好,而且产量高,卖价也比其他人同类品种高出一大截。目前,孙林国种植的大棚非洲菊鲜切花花卉有黄色风暴、红色恋人、北极星、菊香、桃红等10余个品种,由于花好价廉,他的大棚非洲菊鲜切花销往南昌、九江、共青城等地。如今,他种植的大棚非洲菊鲜切花面积有21亩,大棚40余个,年销售收入达30余万元,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花仙子”。
献花——富而思源报乡亲
谈起种植大棚鲜切花,孙林国说有喜有忧。因为也有大棚鲜切花不好卖的时候,而最害怕的就是遇上大风、冰雹、大雪、霜冻、高温等极端恶劣天气。2013年2月下的一场雪,把他的两个鲜切花大棚全压垮了,损失好几千块钱。但他最高兴的是能够毫不保留地把大棚鲜切花种植技术传授给迫切想种植大棚鲜切花的乡亲们。就在今年元旦前夕,同村的王恒松和邻村的杨欢特意在他家待了好几天讨教,他不厌其烦地给他俩讲解大棚非洲菊鲜切花的种植要点、销售渠道和投入成本等,让他们对大棚种植鲜切花增添了不少信心。今年元旦,他又和往年一样,来到县敬老院和部分学校,为孤寡老人带来猪肉、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给老师们敬献自己种植的一束束鲜花,他的爱心也赢得了大家对他的赞许。
孙林国介绍说,种植大棚鲜切花很辛苦,每天都要在大棚里劳动,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经常打虫,防病,除草。每天还要不间断地给种植大棚鲜切花剥除老叶,虽然劳动量大、工作忙,但他仍然会在闲暇之余不忘“充电”,学习大棚鲜切花种植技术。展望未来,他信心满怀,打算把自己的大棚鲜切花种植基地扩大到50亩以上的规模,从山里搬到105国道旁,带领更多的乡亲们种植大棚鲜切花致富。采访快要结束时,孙林国微笑着对笔者说:“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我以种植大棚鲜切花为乐趣,以种植大棚鲜切花为职业爱好,我觉得我很幸福!”
推荐阅读:
四川:立体林业助达川区林农增收
四川:苗农生意火了 家园更美了
老花农鼓岭上培植新景 “古梅园”万株梅花盛放
郑州一花农多年倾情培育玫瑰 演绎“玫瑰人生”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