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志仁
在金华的安地镇项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桂花树,这里的桂花成了绿化市场上一块响亮的“金字招牌”。项志仁,这位最早进入桂花产业的领军人,在改革开放初期,便在自家的两三亩地开始种桂花,并顺利将苗木卖出去。苗木让项志仁尝到了甜头,成为了当时村子里的“万元大户”。在自己富裕之后,他又当起了苗木经纪人,通过苗木收购、种植指导等,带动当地村民种植桂花,让项村的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紧抓机遇,他成为了苗木发展的领军人
在安地镇项村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桂花树,倘若你在金秋时节来到这里,便可闻到弥漫在空气里的桂花香气。你可别小看这些桂花树,这些树可都是项村的“摇钱树”。关于项村的苗木发展,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项村的村支部书记——项志仁。
时光机倒退到38年前,当时村里的支书为了发展项村的经济,想到了种苗木。当时,“市场经济”这个词并不为人所知,村里的人不知道种苗木会给他们带来什么。项志仁告诉记者,当时种植苗木都是以村为单位的,他们村上也总共只有几亩田地拿来种苗木。到底种苗木会不会赚钱?又该怎么种苗木?这些问题都实实在在地摆在大家面前,在充满未知数的道路面前,村里种苗木的并不多。
但是,项志仁却是村里的“领头羊”之一。回忆起当时自己刚接触苗木这个行业时,项志仁告诉记者:“那时候,我们的苗木大部分都是自己从山上挖下来的野桂花树。通过自己嫁接,培养,一代代更新。除了桂花,其他品种便少得可怜。”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而后在当年的12月份,安徽省凤凰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受其影响,1981年,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春风吹遍了长城内外,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就是在那一年,项志仁分到了三亩土地。
当时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拿来种稻谷,和别人不一样的是,项志仁把分到的三亩土地都用来种了苗木。发展苗木成为了项志仁的目标,那时候在他的地里除了桂花,还有可以用来观赏的含笑、龙柏、广玉兰等品种,他的苗木正朝着更加全面健康的状态发展。
改革开放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在1983年的时候,苗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潮期。但随着种苗木的人越来越多。在1984年,苗木市场已经处于一个饱和状态,进入一个低潮期,一大批种植户就此扫落。幸运的是项志仁苗圃的苗木大多是自己栽培的,投入的成本低,因此得以在这次冲击中保存下来。
靠着苗木首先发家致富起来
1984年的那场苗木萧条直到1989年才恢复,1991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苗木市场在这一时期也逐渐复苏。
那一年,项志仁凭借着三亩土地上的苗木赚了2万元钱,成为当时村子里的首位“万元户”。在他的带领下,村子里原本以种田为生的那些人都改种苗木,“当时我们村子里100%的人都种上了苗木。”此时的项村俨然成为了桂花苗木专业村,与此同时,村里的苗木销路也逐步从省内各地销往江西等地。靠着苗木发家致富起来的项志仁在那一年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摩托车。
尝到了甜头的项志仁在1992年又承包了7亩土地,用以种植苗木。到了1993年又在安地镇上租了30亩,到这时,项志仁的苗木面积已经达到了40亩,可以算得上是村上数一数二的苗木大户。项志仁过上了小康生活,出去再也不用开着摩托车了,而是换成了一辆柳州五菱汽车。
上世纪90年代,项村的苗木已经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了。凭借着项村苗木在全国的名气,项志仁并不满足于只是被动接受上门购买的种植户,于是他便自己做起了苗木经纪人。这样一来不仅把自己的苗木推销出去了,还带动了整个项村的苗木经济。
项志仁告诉记者,自己做苗木经纪人的第一年销售额就达到了100万元,此后每年都会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这样的苗木经济增长速度,使村里的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修路、盖房,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006年,项志仁当选为金华市十大苗木经纪人,2008年、2009年两年蝉联全国十大苗木经纪人。
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壮大
项志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苗木市场摸爬滚打了三十几年,对于苗木,项志仁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种植经验。项志仁告诉记者,前几年,金华的桂花虽然种植很多,但大都没有经济效益,树形、品种不好,很难销售出去。“只有优质的桂花苗木在市场上才会有销路。”
说起自己对于苗木的管理技术,项志仁说道:“四川人很早就有这样的思路:统一分枝点,生产高干桂花。市场行情非常好,金华的桂花要走向市场,也要进行标准化生产。”为了提高苗木的销售量,项志仁先在自己的苗圃中实行精细化管理,为了培养丰满的冠幅,他将桂花拉开了株间距。
很快,项志仁的做法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带动很多苗农逐渐改变过去粗放的种植模式,开始精细化管理种植。“前几年,政府征用土地,很多农户手中的差苗都被政府‘买单’,苗农终于甩开包袱走精品化种植之路。”项志仁说。
近年来,桂花市场一路飘红,像冠幅3米的八月桂每株能卖到1400元到1800元,这极大地鼓舞了桂花生产者的信心。如今,项志仁的苗木种植基地已经达到了300亩,“在市场开放的今天,一方面要做的是控制量的增长,提高苗木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加强和规范经纪人队伍建设,这样苗木才会越来越畅销。”
“我种桂花已经30多年了,桂花不仅给我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带给我很多精神上的愉悦。”项志仁说,回头看看自己的创业道路,机遇和胆魄对于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条与桂花相伴的路上,他见证了金华桂花30年来的发展之路。桂花如何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他始终认为,在这条道路上,作为花木经营者,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诚信地经营,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新闻链接:中国桂花之乡——安地
目前,安地镇花卉苗木面积达8000亩,其中95%以上种植桂花,涌现了项村、新垄、西周、上干口等桂花种植专业村,2002年8月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桂花之乡”。全镇现有桂花品种200多个,苗木专业合作社23家,苗木经纪人近600人,近年来苗木销售额都在1亿元以上。桂花已经成为了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推荐阅读:
云南:大理“湿地使者”在行动
湖南:靖州万余林农分享“生态红利”
四川:成都大树不好卖 升级“卖景观”
金华:浦江林地股份制改革促林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