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百年古树的守护人
来源:南方日报 2014/3/12 14:45:38
人与古树和谐相处
在东江大堤建设中,规划部门准备将其古树迁移。但周边村民认为,木棉树是祖先栽种的风水树,尊重古树就是尊重老祖宗,要求一定要原地保留。最后,当地政府决定拓宽路面,为树让路。
作为东莞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袁照明,对翟松柏的古树情结和企石的志愿探索早有耳闻。在他看来,上述现象正好体现了东莞古树保护一个颇具意味的现象:即越是工业经济发达的地方,古树的问题就越是严重。比如说,东城、南城发展很快,其辖区内名木古树几乎都存在硬底化的问题,而镇街则以虎门、长安最为严重。
东莞的名木古树95%以上都分布在农村地区,袁照明说,过去二三十年,随着东莞的飞速发展造成农村也开始发展扩张,农村的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原来生长在空旷田地里的树,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脚下被浇灌上了水泥,有的甚至还铺上花岗岩。2013年8月,袁照明带队前往各镇街调研发现,超过75%的古树名木存在硬底化问题,严重时将影响到树木吸收水分和正常呼吸。他还记得,在进行宜居社区建设时,东城区年初时在一棵古树脚下铺上花岗岩,到了年底,古树的叶子就全部落了下来。林业部门不得不组织人员紧急抢救,在花岗岩上打孔透气,才使其发芽重生。
事实上,除了硬底化问题,东莞大部分古树名木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病虫害从未停止过对古树的侵害。平均每年,全市都有10多棵古树名木因疏于看护和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随着东莞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2年以后,市财政将古树保护经费从每年50万元提高到80万元,但80万元对于全市近4000棵古树名木的保护需求来说仍旧属于杯水车薪。据市林科所专家透露,“由于经费奇缺,林业部门只能抓大放小了,先照顾老的,年轻一些的就暂时顾不上。”
除了跟上保护措施,不时发生的人为破坏也是古树保护所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对此,袁照明解释说,在政策制定上,林业部门对古树名木的管理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凡是修剪都要报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因修房子要修剪的,一律不予批准。如是影响交通等公共问题的,欲修剪枝干的直径小于8厘米的,需要镇级主管部门批准;直径大于8厘米的,要通过市一级主管部门批准。
可在实际操作中,目前东莞市古树名木的日常维护主要依靠村镇一级,但村干部与村民的保护意识不强,有了政策却常常面临无法落实的尴尬。比如政策要求5米保护范围内不能新建房,可这在东莞绝大多数地方都做不到。有相当数量的古树因旁边修了建筑物,生长受到严重限制,只能修剪掉旁枝,垂直生长。
更为尴尬的是,“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被外界视为保护名木古树最具威慑力的政策,在东莞同样不能得到落实。
最为典型的当属发生在中堂镇的砍伐古树事件。2013年6月,中堂镇两棵300多年的二级文物古树被村干部砍断,具备刑事立案标准,但最终只能以罚款6万元了事。袁照明解释说,按照林业公安分局的规定,如砍伐两株古树,木材超过两立方米,就要立案调查,进行刑事处罚。但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是指砍伐了省一级相关部门认定的文物古树,而东莞的古树只经过市里认定,所以没办法走司法程序。
此外,当初东莞市为古树定年限,很多都是通过村民回忆、记载的,并不科学。科学的认定,需要省级专业科研机构进行确认,每株需要几千元,且工作量非常大。“考虑到从保护的角度看并没有区别,一株300年的树当500年保护也没有问题,东莞当初并没有花这笔钱,只是走司法程序的时候,就发现这样子无法量刑,让我们很头疼。”袁照明说。
做了10多年的古树保护工作,袁照明感叹,相比经费等硬件投入,要把古树保护工作做好,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人们的保护意识。
在东江大道樟村段有棵812岁的木棉树。袁照明说,在东江大堤建设中,规划部门准备将古树迁移。但周边村民认为,木棉树是祖先栽种的风水树,尊重古树就是尊重老祖宗,要求一定要原地保留。最后,当地政府决定拓宽路面,为树让路。
“如今,每当开车经过该路段时,来往的车辆都会绕路而行,为古树让道,成为东莞一处充满人情味的独特景观。”袁照明说,那或许是人与古树相处的理想状态。
推荐阅读:
江西:安福县“农民钟点工”走俏苗木基地
湖北:恩施农民追逐“绿色梦” 7年植树50余万棵
湖南:湘潭园林工人为法国梧桐“理发”
四川:泸州叙永农民不购种子购花木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