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韦朝艮:30年的“老盆景”萌生退意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崔洁  2014/3/14 13:32:39

“主打”从盆景转变到花卉

从韦朝艮的店面出来,向东50米左右,便来到了另一家盆景经营户刘玉林的门面。然而,店里却难见一盆盆景。

刘玉林说,现在盆景的热度没有以前那么旺,自己都把店名由之前的盆景改成现在的花卉盆景了。“店里以卖花为主,盆景家里的院子里还有一些。”刘玉林如此解释。

64岁的刘玉林至今仍然记得很清楚,自己是从1982年开始接触盆景的。不过,起初,盆景只是刘玉林的业余爱好,“喜欢花花草草的,后来就转到盆景上来了”。但对于32年前的盆景,刘玉林说,与现在的盆栽差不多,属于盆景刚起步的“原始”阶段。

当时,刘玉林在酒厂工作,除了自家10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可以培育盆景外,酒厂的花房也是养盆景的好地方。“一帮酒厂里的兄弟,大家都很喜欢玩盆景”,周日闲下来,刘玉林和“小伙伴们”都会去合肥周边的小山上自己挖树根,回来再培育。

其实,和韦朝艮的经历相仿,刘玉林也是裕丰花市开业后,才将自己的业余爱好“变现”的。“市场(裕丰花市)开业时,没有租到门面”,刘玉林回忆,最后就花了500块钱(年租金)租了一块空地,把自家的盆景搬过来卖。“后来,一些山区的村民也知道树根能做盆景,就把树根拖到合肥来”,刘玉林称,自己经常去长江中路旁边的中菜市挑。

直到2002年,刘玉林才从别人手中转租到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门面,不过后来由于市场改造,店面也被细分了。而到现在,四五十平方米的店内,已经难见盆景。“2003年后,玩盆景的人少了,市场也就衰落了”。刘玉林说,从2006年开始,自己基本以卖花卉为主,稍微带一点盆景,“还剩一些(盆景)在家里的院子,不准备拿出来卖了,留着自己慢慢欣赏”。

17年从业行业再变也要坚守

“你看看,我这一院子的映山红盆景。”郭其贵指着阳光下的盆景说。

郭其贵在合肥清溪花卉市场有两个门面,一小部分是松树盆景,而另外一大部分是映山红盆景。

“从1997年到现在,我都在做盆景。就像养猪一样,小猪养好了,能赚大钱;养不好,一样不赚钱。”郭其贵说。

“这一棵是上千年的映山红,开的是蓝花,这棵树是五年前,一个朋友在湖北神农架发现的,但他看不准,能不能再移回去养活?我迅速从合肥赶到湖北,看到以后马上决定移,最后投资费尽千辛万苦移回合肥,现在价格最少26万元。”郭其贵对着满院子的映山红如数家珍。

大部分盆景,郭其贵都进行长达多年的栽培。其中有一棵形怪意古,仅栽培就有16年,埋在土里慢慢养,过了8年,长出了一些枝桠,郭其贵把枝桠截掉,让树木内部的水线向另外方向生长,才形成了半边枯木,半边荣发的怪意,而这一盆价格也在4万块钱。

1997年从部队转业后,热爱美术的郭其贵转向盆景,对于盆景的热爱程度,他自己形容“看到好的盆景,不吃饭都行”。郭其贵的面色黝黑,瘦削,手上沾满了泥土。其实大部分时间,郭其贵是在大别山的园子里,除了研究树木,更重要的是土壤、水分、养分。

尽管行业形势有所变化,郭其贵觉得生意没受到很大影响,盆景越来越成为特定群体所欣赏的艺术品,“如果怕卖不出去,那就不要做盆景事业。卖盆景和盆景本身都具有艺术性,如何介绍,抓住购买者的心理,这些也很重要。可以说,每一个盆景都蕴含了工匠的独特心得,对于同样的毛坯,做出来的都不一样。”郭其贵说。

推荐阅读:

山东:菏泽老花卉市场没了 花农“打游击”不愿去新址

西安:为公园添美丽园林人植新绿

台州:大学老师当“多肉达人”

林业专家教您几个养花诀窍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